5年高校讲台的沉淀,让他洞悉应试教育的核心局限;18年公务员生涯的打磨,让他握准了政策思维与文字逻辑的核心;如今投身教育创业,他把这些积累酿成“反常规”的教学理念,让应试告别机械重复,变成审美思维体验的愉悦之旅;让教育不再是填满容器,而是点燃热爱与思考的火焰。本期节目,就让我们走进张如波的教育世界,看这份不随波逐流的坚守,如何在浮躁行业里亮起一束不一样的教育火光,如何破解“提分与育人”的矛盾,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在知识里遇见更鲜活的自己。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以己之径,启学子之路》。
张如波,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1997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在文字岗位深耕18年,对文字表达的底层逻辑与核心价值,有深入研究与独到理解。2009年参与全市公文写作大赛命题;2010年带队参加全市公文应知应会大赛并包揽全市个人前三名、获得全市总分第一名;多次对全市政府系统公务员进行业务培训。2016年创办山东新鼎点教育,潜心钻研初高中语文及公考事考教学规律,在潍坊融媒体中心做高中语文系列专题节目70余期,多次受邀举办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公益讲座。
谈及职业转型的契机,张如波的讲述充满时代印记与责任担当。他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毕业后在高校教育教学一线深耕5年,随后抓住山东省首次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的机遇,成功考入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开启了18年的公务员生涯。工作中,他敏锐发现众多备考者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沿用中小学应试思维复习,与公务员考试所需的灵活思维、穿透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完全背道而驰。“核心问题是备考思维与考试底层逻辑脱节,我想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这份初心促使张如波做出大胆选择:放弃稳定的公务员身份,下海创办教育公司,专门助力有志者圆梦考公。即便当时听到“太傻”的质疑,他也从未动摇,“能帮别人实现价值,自己也能更深刻理解国情,这是值得的”。
节目中,张老师“押题大王”的身份成为焦点。据其介绍,2024年,全国6套高考语文题,除天津卷外,其余5套作文题均被他提前押中;2025年全国5套高考语文卷,他再度押中4套作文题,且提前准备了范文与写作结构指导,其中覆盖全国98%考生的全国一卷、二卷作文题全部命中。谈及押题秘诀,张如波坦言并非“运气”,而是源于对人类文明本质的洞察:“爱、自由和美是人类文明三大母题,中国优秀文化作品都脱离不了这一核心,再结合我构建的‘命题价值图谱’,就能精准把握命题方向。”
“教育即唤醒”是张如波贯穿始终的教育理念。他在节目中引用三位中外教育家的观点阐释这一理念: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柏拉图“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明教育的本质是激发,雅斯贝尔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则诠释了灵魂唤醒的力量。他坚决反对“死记硬背”,直言“掌握100个优质知识点能考90分,死记500个零散知识点可能不及格”,并特别强调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这些思维能‘喂养’生命体,让人在成长中更懂时代、更明方向”。
关于未来规划,张如波透露,其创办的“新鼎点”教育品牌已在北京注册公司,立志打造中国教育精品工程。“北京是文化与教育中心,能对接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推动课程开发、理念更新与教学实践升级。”他强调,打造精品的核心是“初心不改”:“教育要有道德、有温度,不能只重‘教’而忽略‘育’,当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实践学习’,就是教育者最快乐的时刻。”
节目尾声,张如波为两类考生送上专属寄语。对高考学子,他深情寄语:“高中生要心有鸿鹄、志在高远,跳出题海战术,拥抱科学思维,方能实现‘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理想。”对备考公务员的群体,他则勉励道:“从莘莘学子到国家栋梁,要解放思想、融合文理思维,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格局,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贡献智慧与力量。”
张如波的职业选择与教育理念,不仅为考生提供了实用的备考指导,更展现了教育者坚守初心、助力成长的温度,为教育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