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官员“不当插手”要力戒失之于软
| 2014-07-08 09:09:44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第一巡视组向甘肃省反馈巡视情况。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矿产资源、交通领域及一些地区腐败问题反映突出;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违规操作损失巨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偏于宽软。(7月6日中国新闻网)

  当下,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各项禁令面前,仍然有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心理,挖空心思为自己“寻找”第二职业。中纪委屡屡曝光的违纪典型案例中,不乏出现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之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偏于宽软,助长了歪风邪气。笔者认为,斩断官员“不当插手”要力戒失之于软。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作为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腐败问题突出,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资源、资金、劳动力的分配权力,掌控的资源多了,权力也就大了,顺便捞点“油水”,是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才能进一步筑牢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防火墙”。

  其实,中央早就对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等现象发出了明确的禁令。而在某些地区,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仍然以各种手段从事商业活动,开办企业、违规经商,甚至插手干预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这样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在人们群众中的形象,而且滋生了腐败,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重大工程项目违规操作损失巨大。

  仔细分析,之所以在中央三令五申下仍然有部分领导干部还敢顶风作案,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中央的禁令存在侥幸心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二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了部分领导干部的肆无忌惮;三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部分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过大,掌握的资源和人脉过于集中,纪检监察机构很难进行有效查处。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