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考为何“不公”?
| 2014-07-18 15:18:32

  近年来,公职人员招考频遭质疑。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3日,全国被举报的人事违规考录事件共51起。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这些事件有四成多被指牵涉官员近亲。(7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各种公开招考本应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等内涵,让每一位参考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享受同等的待遇。但近年来,人事违规考录事件频频发生,让人咋舌。中国青年报记者将这51起被曝光的人事考录事件进行分类,发现在被举报的问题中,招录领导近亲所占比重最大,高达41.2%,程序失当占总数的13.7%,“萝卜招聘”占11.8%。网友在发帖举报人事考录不公时,很多人认为是官员子女挤占或递补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职位。不难发现,违规考录事件大都与领导干部有关。虽然现有《公务员法》、《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招考工作,但是仍然有许多人“钻空子”。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人员有空子可钻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法律法规规定不是太具体、太细,为“钻空子”者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官本位”、“权本位”、“特权思想”等在作祟,导致人大于法,权大于法。不按照程序,权力私化现象非常严重,把组织权力变为个人权力,“以组织的名义贩卖自己的私货”。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所谓的监督、公开,往往不外乎发发“公告”,请两个纪检或人大、政协干部参加招考而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开”和群众“监督”的问题。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