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头号任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 2014-08-02 14:06:52

中国央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货币政策

  本文作者是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林虎,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周五,中国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勾勒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大体框架。总体来看,央行认为当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是结构性问题,而货币是总量政策,并不适合解决结构性问题,这意味着全面降准仍不可期。定向措施的最终资金流向不可控,所以仅仅是央行的权宜之举,不会长期作为常态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但短期还得依赖结构性货币政策去尝试定向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而PSL由于符合将流动性投放与银行贷款行为相联系的特点,可能是下半年重点拓展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另外报告中首次提及定向支持国开行的重要性,意味着下半年央行依托开发性金融,发力棚户区改造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无论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是对于维持整个社会债务的平稳存续都是至关重要的。围绕这个核心,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递进阐述了如下三个观点:

  一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是结构性问题,并非总量货币政策可以完全解决的。报告专栏一详细阐述了央行对于当前社会融资成本的看法。央行认为,从当前货币信贷增速来看,流动性总体充裕,因此融资成本高并非总量原因所致。中长期来看,还是由于储蓄率降幅超过投资率降幅。这背后有着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是企业债务率高导致持续刚性的融资需求,以及软预算约束平台挤占了信用资源等。这表明央行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当前造成经济弱和利率高这一背离的症结所在,总量政策无益于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全面释放流动性仍不可期。这也意味着央行正在努力摆脱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治责任全部压在央行身上的舆论压力,从而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适宜氛围,争取更多空间。

  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整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定向降低融资成本,但不可长期实施。报告专栏二里专门回顾了上半年定向降准的措施。特别提到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定向操作引导资金通过信贷等途径流向实体经济成为新动向,而定向降准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结构化思路。但同时强调“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再次表明央行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位仅是“权宜之计”,短期内不得不使用(不管是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理念的尝试,还是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考量),但不会成为常态的货币政策工具。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