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宝”变“遗羞” 谁让“书法领导”升起又陨落
| 2014-08-14 13:59:00

  近年来,因落马官员“墨宝”去留而引发的尴尬并不鲜见。正因为个别官员对题词秀书法的热情超乎寻常,处处留墨,有的甚至开出价格不菲的“润笔费”,一俟乌纱落地,那些带着官气的“墨宝”一夜之间也成了让人不忍直视的“遗羞”。

  “墨宝”本是对书画大师大作的敬称,,如清明上河图、韩熙夜宴图、《兰亭集序》等名字名画,历时愈久愈显珍贵。然而当下的“墨宝”生命力却如昙花般短暂,盛放一时便尴尬地变成“遗羞”,这皆因泼墨者是自称具有书法造诣的领导,其“墨宝”的生命力自然也仅限于领导的政治生命力。“墨宝”变“遗羞”,是谁让“书法领导”升起又陨落?

  首先,归功于领导干部的自学成才和自我毁灭。领导干部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习习画,即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才气,如此雅趣本是好事。然而个别领导干部,练习书法却纯属为了装潢门面,增添炫耀摆谱的资本,甚至把题字作为位高权重的标识及“致富创收”的工具,大肆收取、索取“润笔费”。胡长清就是“书法领导”的典型代表,用书法为自己“镀金”,是对书法的亵渎,用书法受贿更是对书法的践踏,其最终也只能和“墨宝”一起陨落。

  其次,得益于社会积淀几千年的迎合吹捧“奴性”。客观地讲,是向当权者献媚之人催生了“速成书法家”。如一则广告所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道理同然,没有献媚之人给“书法领导”提供广大市场,大众不“买账”,“书法领导”们怎会偏爱题字?怎会把题字作为商品兜售?所以,献媚之人是“书法领导”们当之无愧的缔造者,同时,献媚者与虎谋皮、花钱买“背景”等居心叵测的举动又将“书法领导”们统统拉下水。

  最后,得益于“先宽后紧”的管理制度。前些年,不少地方也出台了不允许领导干部题字的相关规定,但规定往往只落实在纸上,让“书法领导”们有恃无恐,继续心安理得、光明正大地享受“润笔费”。但当中央“八项”规定亮剑,明文规定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不题词、题字,制度牢笼从此被扎死,“书法领导”们便乖乖地现出原形。

  所以,沉迷于“墨宝”光环的“书法领导”们该醒醒了,从政为官,与其打造墨宝,不如打造民生,与其赢得名利,不如赢得民心,民生和民心才是最珍贵的“墨宝”,才能愈久弥香,亘古绵长!

  作 者:秦一皓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