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车沦为公厕,火热爱心被“冰桶”浇湿
| 2014-08-29 10:03:00

  文/木叶秋枫

  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有个芷胜庄村,与一般村落并无二致,但村里齐刷刷停了52辆崭新校车,而且一停就是近1年。这片鲜亮的橙黄色老远就能看到,显得格外扎眼。这批崭新的校车被“”在村里快一年了,甚至成了一些人解决内急的“公厕”。(8月29日兰州晨报)

  本是爱心商会投资约2000万元购置的,用以解决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接送难题的校车,就这样被“撂荒”成了“公厕”,这是对爱心善举的最大侮辱。倒是真的给这些爱心人士用“冰桶”醍醐灌顶了一次。究其“撂荒”的原因,就报道而言可以看出两点:

  首先是商会操之过急。文中有一句 “商会的想法是,这是他们投资做好事,政府理应会支持的”当引起注意,在商会看来,做善事理应被支持,但是在笔者看来,献爱心无门槛,但办手续是要讲程序的。52辆校车要投入运营,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了之的,何况还要成立一家校车公司。特别是现在涉及教育的项目,上级把关严格,这些因素商会应当考虑进去。而且据温岭市教育部门的说法,早在去年8月份,这批车辆购买之前,教育局就已经明确告知对方校车公司不可行。如果此说法为真,那商会购买校车一事的确操之过急了。

  其次是温岭市教育局没有给予足够配合。既然商会已经递交可行性报告,那教育局就应当对这个可行性报告给予充分调研分析,并明确告知对方结果,不要等到手续办不下来了才“马后炮”似的告诉商会不可行。另外就是在申报手续过程中,教育局不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做,理应对这种善举给予最大政策支持和人力支持。

  国外娱乐式的“冰桶”善举到中国却变成了悲催式的“冰桶”善举,这值得国人深思,最近中国慈善事业连续丑闻,更值得大家深思。如何让慈善爱心真正传达到受捐身上,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