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农村正面临着一场亘古未有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农业生产关系正在深刻调整,农村生产力正在加快发展,城乡要素互动的格局已经逐步显现,安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现代农业重要抓手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更是要顺势而为、转型发展、提质提效,努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今年力争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8000亿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在破解要素制约上下功夫
要根据资源潜力、市场需求空间和发展势头,在粮油、畜牧、水产、茶叶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大扶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要从制约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融资、人才、技术等要素入手,努力破解发展瓶颈:
一要着力加大金融支持。省政府安排,由省金融办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支持的意见》,主要包括加大对龙头企业信贷支持、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强化融资担保和保险支持、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政策资源整合等。在落实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财政资金来撬动金融杠杆,将金融资金用于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整合用好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扶贫贴息等资金,通过贴息、担保贴费和探索建立风险补偿等途径,集中扶持龙头企业“甲级队”、行业排头兵。针对龙头企业“甲级队”,特别是有可能上市、发债的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培训等跟踪服务。
二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制定人才队伍“双千”计划(千名引智计划、千名企业家培训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鼓励企业家进修深造提升综合素质。对企业家参加知名高等院校高级工商管理班学习的费用给予补助。通过举办专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对接企业需求,适时组织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专题培训,加速实现知识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时代要求。通过企业用人机制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状况,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领头人,通过配置股权、奖励工资等办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
三要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要加快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努力使更多的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型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种子是农业产品的芯片,省政府将出台深化农作物种业体制改革的意见,重点支持种业企业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打响“皖种”品牌。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关键,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让企业“借智”发展的科技公共平台。科技、农业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科技红娘”角色,把企业的科技需求反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同时把院校的智力资源尤其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传递给企业,让科技平台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开发、专利申请等。建立科技研发联盟。支持安农大、省农科院、合工大等院所联合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围绕行业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性技术和公共基础性课题,组织科技研发联盟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在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发展机制上下功夫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实现多元经营主体联动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了联合的趋势,一些地方试点培育产业联合体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进一步密切产业联结。建立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龙头企业要在建原料基地方面有所作为,将农业产业链条向前延伸,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不仅要直接流转土地建立原料示范基地,更要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对龙头企业建立的原料基地,要整合国土资源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增粮规划、扶贫开发、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建设。
二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模式,进一步密切要素联结。龙头企业聚集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通过辐射和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产业链条上要素传导和流动开辟通道。下一步,就是要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完善要素联结机制。在资金要素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资助保险等服务。在技术要素方面,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复制标准化生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物化技术输入服务的模式。在人才要素方面,龙头企业利用其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的培训和跟踪服务指导。
三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密切利益联结。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原料基地,实行原料集中采购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节本增效。二是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使得订单合作的农户获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溢价收益。三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等作价入股,分享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环节利润,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合体。
塑造农产品优势品牌,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下功夫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竞争。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市场占有率,就是消费的安全感。安徽是农业大省,理应在品牌建设上有更大作为,靠品牌来提升安徽农产品乃至整个安徽农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一要整合资源,创建安徽农产品优势品牌。首先,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加大品牌宣传,提高安徽优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用足用好各项扶持品牌建设的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在央视等传统主流媒体,以及著名门户网站新型网络媒体进行产品宣传推介。其次,利用龙头企业优势品牌,推进同行业或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中,更好发挥品牌效应。再次,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合作,企业品牌共享共建,实现品牌的价值延伸。
二要严把质量,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今年农业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首先,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制定优势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保鲜、储藏、加工、包装和有害物质残留监控等技术标准。其次,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围绕市场准入,使市场倒逼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倒逼原料基地,原料基地倒逼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严格证后管理。第三,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立足主导产业,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抓好省市县三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省逐步推开。第四,加强投入品管理。实行源头管控,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切实加强投入品安全管理,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