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改革大幕开启的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采取定向招生等方式向“寒门学子”倾斜,成效明显,但一些地方出现的政策执行“走样”的苗头也值得警惕,如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9月15日《京华时报》)
县域领导子女不读重点,却喜好跑到贫困县高中就读,这恐怕绝不是该些领导希望子女能够在贫困地区历练历练的良苦用心,反而是他们“用心良苦”的希望能够在贫困县挤占高考的便利,让子女搭上名牌大学的直通车。
“海南临高县一中一个高三班有70个学生,50多人考上重点高校,其中4个考上清华北大,创下历史纪录。”“刘怡敏高考前参与并通过清华重点选拔农村学生的“自强计划”,获得50分加分而被录取,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如此条件不可谓不优惠,在此条件之下恐怕没有人不会怦然心动。
然而这样的官员子女真的是符合条件么?其实不过是官员在运用自己的权力以及影响力将自己的子女该成了农村户口而已,这样一种符合条件的存在是在以权谋私以后的“合格”。然而不知道他们可曾想过这样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意味着什么。毕竟对于农村家庭的还在来说,如果真正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的话,那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更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所在家庭的命运。或许,在某些官员们来说,还自认为这样也没什么,只不过是走了点点捷径而已,但素不知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在掠夺别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此外,就高招“扶贫”此项政策在各地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来说,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漏洞。并未限定农村户籍要求的存在,可以让官员、有钱人的子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与农家子女享受同等的照顾,如此一般的存在,根本不用绞尽脑汁,更不用违纪违规就能够合理合法的去享受“扶贫”。如此巨大的漏洞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发现。
总而言之,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终点,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健全完善政策,更要把好审核关,让利好的政策真正惠及到每一名急需帮扶的人们身上。
作者: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