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系统科研费用去哪儿了?
| 2014-07-08 10:24:39

  去年至今,广东科技系统内近50名官员因“科研经费”落马,其中多涉及部门“一把手”,发案集中在科技资金使用、分配及信息工程发包环节,揭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人民网2014年7月3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科研的费用投入, 然而这些科研费用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科研项目成了一些科研人员“圈钱”的工具,在“科研成果”的幌子下,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最终不知道去哪儿了。

  其实,国家对于科研费用的使用,早已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规定。但牛栏看似粗大结实,却因空隙太大挡不住偷腥的猫。从事科研的人员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将科研经费视作私人资产;使用监管无力,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检查意识不够,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对科研项目技术水平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财务制度较为健全规范,但在执行环节较为薄弱,再好的制度归根到底只有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沦为“纸上谈兵”;研究人员的个人私欲膨胀。这一系列原因导致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使研究经费挪用如“囊中探物”。我们不经要发问,科研费用去哪儿了?

  如何才能是科研费用真正的达到专款专用,最关键的还是要实施有效的制度设计。比较而言,国外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更为完善,要在国家立法、外部监督、内部控制三个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强化科研人员的规范意识;二是强化监督,并引入社会监督,没有监督,必然就会产生腐败;三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四是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接受各部门的监督。

  笔者认为,好钢应用在刀刃上,将科研经费放在阳光之下,最有效的做到防止和遏制科研经费的腐败,更好的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好的保证。

  (杨洋)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