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尽管预料到6月末过万亿的新增信贷不可持续,但昨日公布的7月货币信贷数据依然令市场瞠目结舌。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当月的社会融资总量也仅2731亿元,创下近年以来的最低值。
“主要原因是6月末银行信贷冲量,把7月份的需求提前释放完了。另外,从二季度以来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市场对短期信贷的实际需求是偏弱的。综合起来,就造成了当月货币信贷数据的异常扰动。”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券商策略部门负责人对南都记者称。虑及当月数据可能对市场信心造成的负面影响,央行昨日还特意配发长文对实际情况作出解释。央行表示,8月份以来新增信贷速度已经恢复正常,基本维持日均300亿-500亿元增量。
新增信贷意外骤降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0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77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8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26亿元。
由于人民币信贷数据下降明显,当月的社会融资规模也仅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其中不仅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都同比少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还同比多减2383亿元。因此,截至7月末的社会融资规模重新回到了同比减少的轨迹上来,比去年同期少1577亿元。
“主要是对公短期贷款当月减少2356亿元。如果不出现下降,那当月的新增信贷会在6100亿以上。如果还能略有增加,基本上新增信贷就会比较符合市场7000亿元左右的预期了。”前述深圳券商策略部门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
该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梳理整个二季度的企业短期贷款情况可知,4月份企业短期贷款新增568亿元,5月份新增356亿元,但6月末却暴涨至3542亿元左右。“这说明6月末银行做业绩的冲动,直接将7月份的需求提前释放完了,这也是央行为什么说‘6月份贷款大幅冲高消耗了较多的高质量贷款项目储备,金融机构需要一些时间来补充’的原因所在。”该人士对南都记者强调。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强调,7月份的信贷数据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社会总需求仍旧偏弱。
“因为无论从信贷还是社会融资,对宏观经济的方式转变都是紧密相关的。下半年经济结构逐渐调整以来,一方面政府的融资平台综合性贷款的需求量在往下降,未来要转型。同时房地产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银行在房贷上相对投放也较弱。而在其他新兴领域,贷款投放又没有很明显的起色。这些因素同时作用形成了7月份银行信贷、社会融资量的下降。这是主要的一个原因。”郭田勇对南都记者说。
南都记者注意到,银行冲量和需求偏弱也是昨日央行解释数据主要强调的两个理由。央行明确表示,在“三期叠加”、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以及房地产市场正在调整的背景下,有效贷款需求没有过去那么旺盛,而6月份贷款大幅冲高消耗了较多的高质量贷款项目储备,金融机构需要一些时间来补充。此外,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1个季度上升,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有所加大,央行认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特别是对一些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的地区和领域的贷款投放也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