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国企改革方案无新意:人心难抚 利益摆不平
| 2014-07-05 09:31:26

  “人心难抚,利益摆不平。”对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大障碍,江苏一位参与国企改革的政府人士如此总结。

  5月下旬,江苏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也是出台的第10个省一级国企改革方案。近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得了该方案全文,不过与其他省市方案相比,江苏的改革方案同样以原则性规定为主,甚至在有些方面的表述更为谨慎。

  “省里主要是想确定一个大方向,我们下边按照这个方向先慢慢推进。最近区里要对从政府调去国资公司的人进行集体约谈。”扬州市一位区政府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据他介绍,以前提到去企业兼职大家都抢着去;但现在如果去兼职要完全脱离行政职务,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有些人宁愿放弃企业的高薪。

  方案大同小异

  虽然中央级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是“千呼万唤出不来”,但各地方的国企改革却早已呈燎原之势。记者粗略统计,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有11个省市级政府正式通过了国企改革方案。但是总体看,这些方案都大同小异,主要以原则性规定为主。

  5月24日,江苏版国企改革方案获得省委常委会通过,从记者获得方案全文来看,江苏版方案分为5个方面,共20个条文,与其他省市相比亮点并不突出,甚至很多方面的表述更加笼统。

  如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大部分已公布方案的省市都给出了时间表和具体指标,如江西是5年内混合所有经济要占国资的70%;重庆规定3-5年三分之二国企将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等等,而江苏方案仅规定,国有控股企业可适当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对国资股权和债权权益合并低于50%的企业,可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管理,但无具体时间表。

  而在国企功能划分方面,有6个省级方案按照公共服务类、功能类、竞争类三个标准划分;四川方案仅划分为竞争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江西方案独创了“一三三”模型;而山西、湖北未对国企性质做出区分。

  在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上,也有5个省级提出明确比例目标,四川、山西、贵州、上海、江苏没做具体要求。

  收益上缴比例方面,在去年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要求国有资本收益到2020年上缴比例要达到30%,而各省市方案基本遵循了这一要求,有的还要提前实现,如江西要求在2018年前,天津要求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但只有天津和上海规定了上缴收益充实社保的比例。

  但一位江苏财政系统人士向记者坦承,上面几项改革并不难,而最难啃的骨头实际上是公司治理和人事安排、考核。从这方面看,相比之下,10个方案中只有天津、上海、湖南做了比较细的规定,其余省市仅做了原则性规定。

  国资抛售潮

  “各省情况千差万别,省一级方案不好定得太细,否则不好执行,笼统一点也好给各地市灵活操作的空间。”江苏国资委一位人士表示,“包括省一级和地级市都要认真贯彻意见,后面要推出具体落实举措,我们要出台一个省属企业的细则,现在正在起草”。

  虽然江苏方案出来得比较慢,但是改革一直都在推进中。

  以江苏为例,从去年初开始,各个地市级国资企业的改革已经开始,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南京国资退出一般性房地产开发,到今年6月30日,南京市属国资除上市公司以外,已经基本完成“退房”。

  几乎与南京同时,苏州市国资也在今年4月份确立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条路径”,要求到2018年,实现两家以上市属一级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70%以上二三级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而且苏州在今年已经提前完成了国资收益30%上缴的任务。

  记者从扬州市政府人士处获悉,该市在7月1日已开始对市属国资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等三大类。该市一位区级国资部门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国资系统人事正在作大调整,上周已经召集了各个板块国企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而地方改革的动作还不止停留在讨论阶段,记者通过江苏产权交易所发布的国有股权转让信息统计,2013年至今,江苏一共有217亿元的国有股权在该交易所挂牌出让,仅亿元以上的资产就有47笔。其中2013年是国资出让的最高峰,达到168.6亿元,相较2012年增长了将近两倍。2014年以来出让金额为48.4亿元,也几乎达到了2012年全年的规模。

  “现在出让的大部分都是不好的资产,很多亏损的企业要卖出去。”南京一位财政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抛售这些国资一方面可以甩掉包袱,另外一方面政府也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该人士也坦承:“赚钱的项目肯定暂时舍不得卖,政府也不太愿意让民资分享,国资转让本来就是很敏感的事,卖掉了又怕被人说国资流失,领导也不敢承担责任。”

  但国资转让的障碍并不只是怕国资流失,上述人士表示,更棘手的还是人事安排问题。

  人事难摆平

  从各省市发布的国企改革方案看,虽然都明确了市场化用人机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赋予董事会的自主用人权,但仍然规定了组织部和国资监管机构对经营人选的指导。

  “我们这儿国企人事安排还是要组织部定,让你去肯定就得去,这不是商量。”江苏扬州一位区政府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去企业任职,都是抢着去,现在都打退堂鼓。”

  因为按照江苏国企改革方案,以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实行任期契约化管理,实行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降职或解聘,逐步建立退出机制。这意味着,此前一直态度较为暧昧的政企分开改革将进入最终攻坚战,而这也是多年来国企最大的桎梏。

  “为了鼓励干部去企业,上级承诺会提高待遇,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一旦过去就要脱离行政关系,万一搞不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南京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他目前任职某办公室主任,之前还兼任下属一家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但是今年市政府要求政府官员不得在企业兼职,按照上面给出的条件,如果到企业任负责人,年薪可以拿到20万元,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放弃到企业任职。

  而与上述官员类似的是,据记者了解,江苏中部某地级市属企业负责人的年薪都已开到30万元以上,但主动请缨的仍然是少数。

  上述扬州市政府人士直言,以前国企之所以搞不好,最大弊病就是考核制度形同虚设。但是一旦考核严格起来,又担心没有人愿意去干。

  据了解,为了让政府官员安心去企业,有些地方为脱离政府去企业的人员设置了缓冲期。

  如扬州市某区政府就拟规定,政府人员调往企业可以给三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行政级别不撤销;但是没有行政职务,也不按行政级别发工资;而是按公司职务确定待遇,采用市场化考核。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