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叫每分钟六毛呢,电话多的时候,每月话费都要两三百元。”在朝阳区某外资企业工作的白领李玉敏每天奔波于北京与燕郊之间,她告诉记者,到了燕郊就担心打电话费钱。
李玉敏是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燕郊的数十万“摆渡族”中的一员。虽说燕郊就在北京边上,但那里的区号“0316”却意味着,往北京打电话也算长途业务。坊间玩笑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尴尬:“床头河北信号、床尾北京信号”“退一步本地通话,进一步长途漫游”。
同样支付不菲话费的还有从北京搬迁到河北的企业以及随之调动的企业职工。他们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调整作出贡献,却承受着更高的通话成本。
国内原料药碳酸氢钠生产龙头企业北京凌云公司今年4月整体搬迁至河北省邯郸武安市。公司一百多名北京户籍职工跟着项目到河北工作,实行轮休制,经常往返两地。职工梅灿江说,到了河北以后,每个月要多交四、五十元的手机话费。以此推算,100个职工每年要多交近6万元话费,1000个职工则是60万元,随着产业转移的规模扩大,这一成本也将随之增长。
在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位公司高管说,首钢搬迁到这里后,因为要经常来往于两地之间,他有北京、河北两个手机号,朋友或客户都是随机打,两个号通话时间基本上各占一半,由于在河北用北京号码、在北京用河北号码都要交长途费、漫游费,每个月要比过去单纯在北京时的资费多出上千元。
“既然现在要求三地协同发展,首先应该把‘电话’这一老百姓非常关心的生活问题,先推进解决。”河北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感叹。
随着京津冀消协共同呼吁取消地区间的长途电话费和漫游费,三地通信服务的一体化再次引起各方关注。近日,工信部表示,政策上不存在降低或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漫游费的障碍,已经对此开始研究,再度引发舆论热议。业内人士认为,无论从区域协同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还是从电信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取消“两费”堪称三地的多赢之举。电信运营商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利益格局,以电信服务的一体化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国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表示,京津冀三地的企业和消费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因行政区划分割导致企业和个人不得不付出额外的成本,不合情也不合理。此外,也不利于区域内信息的高效流通以及对外树立经济一体化的形象。
实际上,京津冀电信一体化的呼声早已有之,“010”号段曾被“破例”推行,但碍于监管壁垒与企业利益,真正的电信一体化始终未能实现。
据中国联通河北三河分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上世纪70年代,几个中直单位落户燕郊,自行架设线路接入“010”号段的北京电话网。2003年,经两地部门协商,决定将进入燕郊的北京电话号码整合为“010-6159”号段,共计1万个,早就一抢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