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乐至县童家镇双祠村看到,一片水草丰美的新农村景色,曾经干涸的落后村,因水致富,由水变美。近年来,乐至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狠抓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不断巩固乐至县农业基础。(9月10日《资阳日报》)
干旱无情人有情。干旱频发一直是乐至老乡的心病,乐至县党委、政府敢于沉得下去,为民务实,狠抓组织建设、资金投入、规划落实三大任务,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掀起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中心、中小河流整治、农村人口饮水、节水改造、中低产田土改造、水土保持和一线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小农水得益于中央财政支持,政府业绩需用事实说话。去冬以来,运用“村民自治,民办公助”、“一事一议”方式,乐至县强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据乐至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底,天池、放生、龙门3个乡镇19个村实施2013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新建渠道43.65公里,整治渠道28.42公里,整治山坪塘95口,新建蓄水池367口,解了旱区人民的燃眉之急。乐至县今年已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1.28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100多处。
小农水改变大民生。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改善了项目区水利基础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给群众带去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旱区不再旱,村民不再愁。农田水利建设为乐至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农水成为村民致富的活水源头。水利建设的显著成效,就是让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以前我们双祠村是干旱出了名的,现在小农水搞得好,我们就敢规模种植了。”在绿油油的葡萄架下,种植了5亩优质品种葡萄的双祠村村民刘长玉笑着对记者说。据双祠村村支书丁念辉介绍,不再干涸的双祠村,如今产业结构调整搞得有声有色。在蔬菜大棚内,一畦畦绿油油的芹菜、黄瓜、豆角长势喜人,菜地内一条条细小的橡胶管道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滴滴清水顺着管道缓缓流出,滋润着每一株菜苗,更滋润着群众的心灵。
自然灾害、或者制度的某些缺陷,都是阻碍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因素。各级党委、政府机关需要敢于沉得下去,才会有各种为民务实的创新举措。乐至县党委、政府敢于作为,才会有所作为,才会为群众带来滋润幸福的活头源水,这样的创新举措值得群众真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