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垃圾难题”的反思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垃圾难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留下的伤疤。看着满街的垃圾和污水,仿佛看到了闻一多笔下“那沟绝望的死水,微风吹不起半点涟漪”。这是我们所想要的吗?当然不是。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想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美丽中国,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短命建筑”带来的大量建筑垃圾;简单粗放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二次污染”;民众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带来的过度包装以及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都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态环境,给大家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要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是前提。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于环境保护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却没有真正当好城市“主人公”,站好保护环境的岗。比如垃圾分类,这是一项群众受益、国家得利的多益举措,但生活中却少有落实到行动上。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于垃圾分类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向大众科普环保知识和做法,着重加强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在社会形成“小手牵大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环保氛围,让他们能真正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的落实到行动上。
要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制度是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不断显现,因而以往的环保制度可能存在着时代的硬伤和缺陷。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就必须创新管理制度,利用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方式,针对新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加以规范和引导。
要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监督管理是根本。“纸上谈兵”大家都知道,同样再健全的法律法规,再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认真的贯彻执行也就沦为空谈。然而监督管理仅仅靠政府行政部门来完成未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我们更应该发挥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大家互监督,共促进,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维护我们耐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求木之长者,必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果说绿色经济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狠抓泥土的树根,只有根基牢固,这棵经济之树才能越发茂盛,才能受得了风雨的拷打、时间的洗礼,才能让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
王绚漪小绚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