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青藏高原已有凉意,自去年开展的干部入乡驻村服务群众工作却热火朝天。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菜子口村,驻村干部裴有炼正在帮藏族公保老人割麦子。公保老人说:“他们在村里一驻就是一年,修路搭桥盖房、打扫卫生、处理家长里短,有时候还帮我放羊,脏活累活啥都干,与老百姓没啥两样。”这就是青海广大入乡驻村干部的真实写照。(9月4日《人民日报》)
青海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长期以来藏区乡村面临着工作力量不足、维稳任务繁重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9月,青海省委作出干部进农村牧区开展帮扶活动的部署,从省州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5189名后备干部进驻217个藏区乡镇和634个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一年来,驻村干部躬身服务群众,架起了强村富民的“连心桥”。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要实现两个跨越的目标,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重点难点无疑都在农村,又特别是一些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落后农村,那里的群众要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既需要他们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也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深入到他们中间去,面对面,零距离地帮扶他们,这对这些艰苦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国的青海地区,本就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特别是藏区乡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其他地区的群众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机关干部确实需要走出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第一线去,去深入群众,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实打实地帮扶群众,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农村群众强村富民才可能不是一句口号,才可能真正地得到落实,让群众满意。
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因此就应该俯下身子,躬身去服务群众,为强村富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