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电企业尚未找到互联网的门道时,海尔在引入阿里投资之后,再次做出大手笔变革,用“小微公司”的方式寻找活力
海尔“裁员”风波,缘自张瑞敏的“自我爆料”。
2014年6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美国沃顿商学院演讲时透露,海尔将取消近万名中层。
言论一出,舆论哗然,海尔“裁员”的风声骤起。其实,张瑞敏正在对拥有八万员工的海尔进行一次“大胆的试验”。
张瑞敏说,海尔不是裁员,而是推动中层由管理者变为创业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今年到海尔参观就看见“真诚到永远,创业在海尔”的新口号。
海尔的变革,有这么几个重点:
一是员工层面,“人单合一”。即每个员工(指“人”)都要找自己的客户需求(指“单”)。每个员工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从中分享到增值的利益。不创造客户价值的员工,不要。
二是组织形态,“小微公司”。在人单合一的基础上,海尔推动员工创业,八万多员工已经组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一些成熟的自主经营体已经转化为“小微公司”。
举个例子,“雷神游戏本”。海尔的几个员工在打电脑游戏时,发现网上对游戏笔记本电脑有上万条差评,他们归纳出13条需求痛点,整合上游资源,推出雷神游戏本,一炮打响。
像“雷神”这样的小微公司在海尔已有100多个。它们在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领域,被分为“设计小微”、“条线小微”、“商圈小微”等类型,拥有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
三是管理架构,“平台企业”。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海尔正从“山峰”变为“森林”,从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管理体系,变为扁平化的“平台型企业”,“取消中层”就是砍掉“山腰”。让中层也去创业、成立“小微公司”,从而把整个企业“摊平”。
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已经零距离,必须“跟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海尔建立“平台型企业”,就是为了更灵活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变为“平台”后,海尔不但支持员工创业(当然,小微公司的员工已经从海尔在册员工,变为海尔在线员工,即由小微公司而非海尔来支付工资),还支持社会上的创业者。假设你有一个智能家居方面的创意点子,可以在海尔的平台上嫁接设计、生产、销售的资源,讲得更准确一些,可以对接海尔的“设计小微”、“条线小微”和“商圈小微”等。
“虽然每天都有树木生死,但森林将生生不息。”这是张瑞敏期待的理想状态。
但是,“小微变革”如何转化为海尔的业绩呢?海尔今年发布U+智能家居平台,未来把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都变为“网器”,其他的智能监视器、智能门锁等自己不做的,可以开放给社会上的合作伙伴来做。以“平台”,来构建智能家居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在中国家电企业互联网转型中,海尔是一个激进的代表,希望它走稳、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