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A圆桌论坛:从制造走向智造 从互联走向融合
一财网| 2014-12-17 17:00:11
2

2014年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高峰论坛12月1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行业大佬们围绕“制造与智造 互联与融合”主题,从“解构商业模式”、“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2015如何把握行业机遇”三个方面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洞见。

以下为圆桌论坛精彩实录:

与会嘉宾: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井宏;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 严治庆 ;

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事业部总裁 王煜磊;

Linkedin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沈博阳;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CEO 瞿晓铧;

华为消费者BG手机产品线总裁 何刚 ;

主持人: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的企业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成功的尝试并不多,往往是昙花一现,和很多人交流都在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大家总结出来,中国很多企业的创新是外求,学习国外的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方式,很多都是舶来品,但是很多是学到了标没有学到本,刚才马老师也说过,我们中国500多年的历史文明当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挖掘,或许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可以成为现代中国人创新的源泉所在。

说到今天的主题,徐总在第一场演讲当中说到了,2013年有异常全中国都在谈论的价值10亿的赌局,我们本来以为经过了14年,这个话题应该过去了,没想到在14年年底的时候这个话题再次升起,这两周赌局双方各自做出了在企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格力开出了属于自己的电商,小米12亿投资了美的,所以双方都在隔空过招,但是我们从两位企业家的布局过程当中发现了大势所趋,那就是融合,互联网企业需要实体作为它落地的抓手,而实体企业也需要互联网展开一个遍布各地的平台,今天在我们第一财经,中国最佳商业领袖高峰论坛的现场,我们非常希望,就互联网与实体的融合创新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探讨。

解构商业模式:为下一波浪潮做好准备

主持人:走过了2014,我看每位企业资料的时候,2014年对于台上嘉宾背后所代表的企业都是转型升级的过程,大家都跨出了很多尝试,请各位给我们解构一下,你们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今年你们所做出的转型、升级、创新的尝试?从何总开始。

何刚:我是来自华为的何刚,华为公司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面,一直聚焦的是运行上和企业的业务,我们过去两年时间逐步开始了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在今年上市的华为P7手机,以及下半年上市的mate7手机,以及电商的荣耀品牌都取得了很好的消费者的认可,这个就是我们整体业务发展的方向,从过去的B2B业务之间的走向B2C和B2B的融合,未来我们会给消费者研发更好的产品,通过华为的不断研发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主持人:之前华为都是给运营商做手机,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给运营商做手机价格要低,要标准化,但是现在当我们如果从转型要给消费者做手机的时候,要中高端,甚至是高端,产品有个性化、精品,整个华为在手机这一块,在转型过程当中,也经历了痛苦的调整,过去尝试不一定成功,但是今年成功的,无论是销售额、销售数据、消费者口碑都不错,你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收获了是什么?你怎么去调整自己的思维?

何刚:如果从B2B向B2C转型的话,不仅仅做一个产品,过去给运行上的手机,最核心的是没有品牌,我们做自己的不仅仅是做产品,做优秀的产品,同时还要有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我们是排名94位,这个对华为过去几年的印象的认可,我的一些收获,我认为,首先是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者来,到消费者去,这是我们面向运营商,面向消费者最核心的一点。

主持人:从一个没有品牌,不需要品牌的制造商,到最后必须要确定品牌的制造商,这背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聊一聊。请教一下瞿总,当我们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回暖的过程当中,阿特斯在里面怎么迎合这个浪潮?

瞿晓铧:今年对于阿特斯来讲两点,第一个是以往我们所做的商业模式转型,回到08、09年的时候,整个光伏行业主旋律都是在制造业的增长率上,做制造业扩张的时候,当时我们要走一条不同的道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光伏整体解决方案这个路径,我当时还做了一个比喻,走华为、中兴之路。这个路走了三四年,在14年这个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整个使得今年我们业绩也比较亮丽,但是同时10月份三季度的公司最好业绩出来之后,华尔街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这个是不是就到头了,当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经过四年努力,呈现出非常亮丽的业绩,而且当整个的行业,包括其他公司都开始谈电站,那么下游是什么?投资界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想的问题,所以我在内部也跟大家讲,我在网上看任正非说华为离破产只有18个月,阿特斯不至于破产,离黔驴技穷只有6个月,我们要赶快想出来登上下一个山坡的路线应该是怎样的。

主持人:您用一组数据迷惑了一下,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刚才您也说到了,08、09年当时您想到的创新模式,别人都在做上游的多晶硅,我们做下游的解决组合方案,布局海外,所以躲过了当时的寒冬,现在四年的模式差不多,被大家学习、模仿、赶超,到了这样尽头的时候,您说用六个月的时间想,您找到新的模式了吗?

瞿晓铧:这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一方面自己的模式开始成为主流,对自己很欣慰,另外一方面也给自己提出一个挑战,当大家都做这种商业模式的时候,我们公司往后,再看三五年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坚守,还是再跳一步,这本身就是挑战。一个商业模式不可能你今天做了过两三年就变,商业模式要经过几个波浪,包括竞争对手,后浪对前浪的追赶,但是我们要为下一波,十年以后会出现什么新的模式,为它做好准备。

主持人:您在四年之前找到了当时的风口,现在我们要去寻找下一个风口?

瞿晓铧:现在这个风还得让它继续吹,因为全新的模式,比如说浅谈到互联网思维,在下一个模式中,从光伏走到整体的清洁能源的提供跟服务,以及从它走到一种互联网,这个会比将来,包括像持能等等,这个会是大家新的认可的增长点,但是这个增长点在哪里?光伏可以往这个方向走,现在做家电等等,大家可以相向而行。

主持人:像我们今天的主题一样,互联、共通和融合。先跟微软聊一聊,我觉得2014年对于微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转型一年,以前我们说微软是更加防守型的,更加封闭型的企业,通过去卖软件赚钱,今年额软公布了全新的战略,对于9英寸以下的手机我们是开放使用的。

严治庆:之前跟中国文化有小小的冲突,我们希望在这么大生态链当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我们不需要变成业界的老大,但是我们希望把很多中型的小型公司在微软平台上面得到微软操作系统,在这个端上把生态链打造起来,这是我们希望在中国下面五年当中需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用云把中国中小企业云集在一起,有了它们的大数据库,在这里今后怎么赚钱?

严治庆:我愿意做的事情是和这些公司共赢,共享当中的模式,这个当中,我的平台上面,中小型的企业能在上面赚到钱,能够用到我的资源,自然而然演义付么,所以我们找到共赢的,大家共享付费的模式,在中国做这样的布局,这样的布局在中国和全球都可以。

主持人:所以你的现金流量也很大,给我们解构一下商业模式。

沈博阳:比如帮助他的职业成长所获得知识和洞察,等等这些服务,向用户服务,跟用户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我们可以向企业收钱,引入一些B2B的服务项企业收钱,为企业提供招聘解决方案营销解决方案。

主持人:华为也是你们的油壶?

沈博阳:对,是我们最大的中国用户。

主持人:一年在他们身上赚多少钱?

沈博阳:保密。

主持人:你这么说阿里巴巴的王总不高兴了,他刚才花了40分钟跟我们分享天猫背后的大数据逻辑,我刚才跟王总交流还说,天猫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每天都在用,20多岁的()其实刚才我在想,您也跟我们解读了天猫背后的大数据逻辑,但是我想问您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都说,现在更新迭代很快,以前说互联网1.0时代是门户,2.0时代是搜索,3.0时代是社交,Linkedin也算是社交里面的细分,职场社交,我们今年非常流行4.0,工业4.0,电视4.0,网络4.0应该往哪方面研发?

王煜磊:我一直觉得1.0也好、2.0也好都是解决方法之一,核心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第一天我们想做的事情就很简单,让品牌商和消费者在我这个平台上,帮助品牌上更好的做它的品牌传播,销售商品。

主持人:天猫这个平台现在已经做到了前世界200多个国家参与进来,有这么大的平台,这么多的数据,下一步这些数据你怎么玩?

王煜磊:你说是数据公司,我认为每一家企业都是数据公司,只不过每一家企业拿到这个诗句能够做什么,阿里巴巴拿到数据不是说我要做什么,我们希望这个数据能够开放给所有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考虑做什么,所有企业家我们在一定层面上都可以合作,大家只是在不同纬度层面上考虑有什么诗句,生产商我们就可以和华为考虑,联合有诗句找到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我们跟Linkedin就可以找到它们企业得应的消费者背后特征是什么。

主持人:问您一个问题,如果您跟第一财经合作,您给我们提供什么?

王煜磊:我们和第一财经合作是非常多的,第一财经有非常好的东西和咨询是消费者关注的,第一财经做一档节目的时候你想不想知道这个节目谁最感兴趣,其实有很多的节目背后跟消费相关的,你想不想知道你下一个专访的人是哪一群消费者最想关注的,下一次您的收视率我可以给你。建议你每一期的节目应该访问哪个行业的人,这个其实我们在日常的所有的消费类数据里面都可以知道,这个就是数据的力量。

主持人:徐总,最后请给我们解读一下,清华背后的商业逻辑。

徐井宏:是这样的,当我们今天谈到互联网的时候,似乎就只有这一个行业能够做起来,我还是我的观点,所有的行业都有生命力,我们看到现在在德国,德国的加工业依然在进一步的细化,德国正在把那种机械的工艺,那种所有的手工转成技术的工艺做的更好,因为有他们技术的(),我们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科技成果的不断产业化和商业化,这个科技成果不仅仅是互联网,刚才我讲了,大型集装箱系统,检测系统,小卫星,还有很多很多技术,怎么把这些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转化成商品和服务,这是我们做的一件事。

主持人:您当时也说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时候,希望把很多企业变成可以送到每个消费者手中的。

徐井宏:我们已经有40多项清华的成果已经转化成企业,像刚才举的例子不举了,有做基因芯片的,可以坚守一个人的()。第二实际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动,就是做长夜企业的孵化,我们不止是在北京,我们在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几十间孵化器里,每个时点上都在孵化超过1000家的企业,清华科技岩所孵化的企业到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或者是被并购,或者接入了上市企业的行列。大家都知道,北京在今年发生了一件事,原来的中关村图书城改变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那个不光是我们在,还有3W、车库咖啡、联想之星、飞马旅等这些。

主持人:清华控股集团做的是一个孵化器,孵化这么多创新企业,在里面每个企业自己在不停的创新和迭代,你作为孵化器,怎么能够跟得上这么多企业迭代,怎么跟得上它们的创新?

徐井宏:我们用二十年的历史,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把清华控股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科技园,不光是规模大,是真正搭建了一套,能够帮助中国科技型也企业成长的企业,这其中几个企业我们也进行了投资。我们第三件事,就是我们创新人才培育,再这样的过程中,透过我们的实践,通过合作,通过培训,其实我们在不停的在为一些创新人才的成长做出我们的努力,这样的一个业务模式实际就是一个综合的模式,等我们投资企业成长大了,可以分享到它的成果,我们的人才培养,会和我们的成果,和我们的孵化结合起来。

中国企业国际化

主持人:是更加包罗万象的商业模式。刚才在第一轮的话题当中,我们请各位简单介绍一下了自己的企业商业模式,以及在2014年进行的转型尝试,第二个话题特别想聊的是国际化,我们说现在中国和美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很多的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很多的国外品牌要进来,所以这一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们也跟台上的几位来分别聊一聊,还是华为开始,其实华为在之前,很多人说到华为说到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华为在海外做的非常好,这几年华为开始转型,在国内的时候我们转型做消费者,在海外,依然还是做运营商,还是海外你们也要粘性做消费者的?

何刚:华为业务开展都是面向需求的,我们过去20多年时间里面,无论在周国还是国外,我们都是以运营商为客户来做我们的系统和手机。在最近两三年时间,我们整体战向了面向全球的消费者业务,以今年为例,我们今年可能全球智能机发货量接近8000万台,其中有一半是在海外销售的,其中像欧洲、中东、拉美,这些区域的增长都超过了100%,甚至于200%以上,所以说这些市场得与华为的品牌认知,以及对于华为手机的喜爱有一个非常好的反馈。

主持人:关于这点,关于品牌,我们私下也在聊,当我们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时候,如果你只面对运营商,相对是好建立的,因为你只跟几家打交道,你要面向所有消费者,这个是很难的,因为你要走进消费者的心目中,现在数据证明是可行了,这背后的成功你是怎么做到的?

何刚:我第一次出国是在巴西,2000年,当时巴西的老百姓基本上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有人还问,你们还梳长辫子吗?当时我听了非常诧异,现在国外的消费者感觉是中国厂家提供的都是廉价的产品,便宜、没有品牌,这样的产品,华为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二十多年时间里面,持续在研发方面不断投入。以今年为例,我们投入研发有40多亿美金,我们就希望,不断的用创新的产品,用创新的解决方案,真正能够让全球的消费者,不止是中国的消费者,全球的消费者能够感知到中国创造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制造企业,所以用创新的产品,创新的解决方案服务更多的消费者是华为一直以来强调的。

主持人:除了有产品打动他们之外,可不可以给我们举个例子,华为在海外树立品牌的过程当中,你觉得有什么样特别棒的方法可以跟我们分享?

何刚: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说我们在欧洲,大家非常清楚,中国人也是非常喜爱欧洲的足球联赛。我们在欧洲的几个国家里面,我们在意大利和AC米兰进行了合作,进行了相当于华为手机品牌的互动,进行了品牌的授权和联合营销,通过这种方式,让意大利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华为,这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些国家特别喜欢影视明星,包括还有些国家喜欢一些特色的人物,我们在每个国家都是有本地的营销团队,用本地消费者喜爱的方式走进每个消费者,我们没办法做到全球完全相同的一个方案,而是用核心的营销产品的思路,用本地化的创意,用本地化的团队,与本地消费者进行沟通,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你的公司。

主持人:全球化建立品牌的过程当中,在每个地方用本土化的方式执行运行。谢谢。瞿总,阿特斯的例子很有意思(恩)恩这几年国内的市场好,我们又需要重新回过头来布局国内,这样的过程当中,尤其这几年,当你要重新更加的拓展和加固中国市场的时候,对您来说有什么样的挑战,或者什么样的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瞿晓铧:你刚刚问华为国际化,我在想国际化的问题。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这两年发展非常快,在前几年的时候,大家诟病光伏行业的时候,曾经有一句话说两头在外,污染留在中国,清洁好的东西放到海外去,我当时说,中国就把政策打开,让中国老百姓用光伏好了,这个就可以了。在10年、11年以后,上届政府开始把这个政策打开了,特别是从蓝天白云成为了从北京到上海人的追求人生梦想之一的时候,你看,所有的光伏行业,对于光伏跟新能源政策全部都打开了,所以的确是迎来了春天,一下子中国的光伏市场,去年是第一大市场,今年估计排在前三位,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关注一点,中国做事喜欢浮躁,同时喜欢炒,这是什么意思呢?跟多关注光伏概念的金融属性,大家都想投光伏电站,但是阿特斯要想,怎么样能够真正长期经营,坚守,坚守什么东西呢?金融要融合,这是肯定要做到的。但是说到底,我们是个技术企业,我们还是个制造型企业,我们要做的,要坚守的,有时候是一些不太时尚,但是是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脊梁的事情。我现在想,怎么让中国股市喜欢我,让我拿到一点钱,做一点不是太亮丽的事情,原来中国这么多玩金融的人,建的光伏电站中,有的产品,最后那块基石是阿特斯做的。

主持人:几次采访您的过程当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在目前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热闹背后他的一种担忧,因为几年之前,当时多晶硅是极大的大于求,所以当时是这个企业贷不到钱,没有资本愿意进入到这个行业中,这几年当我们行业热起来之后,有很多热钱引入,更多是投资和投机的心态,所以瞿总也是中国最佳商业领袖的获奖人,他本身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让他更多希望看到这个行业里面脚踏实地做事的人,不希望太多的钱涌入。

瞿晓铧:现在这个怎么样?前几年金融行业炒光伏制造,多晶硅,最近这一两年看新闻都是谁谁,投资多少来建做光伏电站,大家反而不去关注了,这个行业的基石,实际上还是在技术,还是在制造业。我们要做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基石做好。

主持人:请徐总谈一谈清华控股在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徐井宏:瞿总也是我的校友,清华的格言叫行胜于言,不喜欢把什么事说的很玄,国际化这个词用了太多点,什么叫国际化?是把东西卖到国外就叫国际化还是怎样?

我觉得中国和西方可能最大的障碍是文化的差异,就像刚才马未都先生讲的一样,其实国际的大企业在中国都没怎么赚到钱,因为他不了解中国的市场,他觉得在那里应该那么做,到这里这么做基本都死了,上次银泰网的总裁来,我说这样,反正你要跟中国合作,你要跟央企合作欺负你,跟民企合作有可能骗你,你要想在中国立足,我们又不会欺负你,又不会骗你,我们是最佳合作伙伴,他就来了。

两种文化到什么时候能够互相的融合一点,这个应该寄托在85后、90后,90后基本上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中,就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地方,到我这个年龄,到瞿总这样,我们很多文化已经继承了,现在我们能做的,有些企业就是到国外去卖点东西,建一个什么基地,我们都在做,但是我觉得最核心的,我同意瞿总的意见,中国的企业,真正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你到底拿什么本事成为?你的产品,你的技术能够到世界一流吗?面对今天大家都在吹捧,或者说在炒作互联网三个字,这不足以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我说我们传统企业要利用互联网,要融到这个技术中,只有互联网中国企业不可能国际化。

我真的非常敬佩华为,因为华为的产品是我在墨西哥的时候,真的是竖大拇指的,但是你问别的根本不知道,墨西哥人真的不知道,因为主体还是在华人在消费,即使是全球的。不知道行业统计买的是华人的比例还是欧美人的比例,怎么样让我们的东西真正的超过欧美造的那些东西的质量,我们才敢说我们真的走向世界了,这个希望寄托在90后身上。

瞿晓铧:听起来,我姓瞿他姓徐,会搞混,想法是一样的,不排斥互联网。在这里还是反其道而行之,既然问互联网,我想强调的,希望能找到在互联昂时代,又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座的有些是不是学生,如果有人能够耐得住寂寞的话,我们公司非常欢迎这样的人来跟我们联络。

主持人:现场招聘了。

徐井宏:我觉得还有一个,互联网这个时代,农业经过了两千年,工业社会经过了三百年,互联网这个时代得有一百年,现在还不到一百年,这个基本就结束了,下面进入的应该是智能时代,用更多的机器代替,再往下是健康时代,然后是航天时代。

这个世界就是越来越快,互联网今天认为依然有泡,大家别觉得这些事实多高多高,总有一天要有代价,不认为它的实际价值就是什么,这里有急功近利和股市投机的成分,市值不是以投机的心态,不是以赚暴利心态的时候,市值才会跟公司的价值接近。我们等待着下一个智能机器人的时代的来临。

主持人:听听互联网这边怎么说,天猫说一下,你觉得呢?

王煜磊:我特别钦佩,顺着刚才说的那句话,为什么在墨西哥没人知道阿里巴巴,很简单,中国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太少,阿里巴巴更少。

主持人:阿里巴巴的意思,虽然说你看好华为,但是阿里巴巴上有万个华为。

王煜磊:没有说徐总贬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走到今天从没有人看到到今天站在聚光灯底下,这个转化我们也在适应,我们更希望的是,我们像五年、十年以前的阿里巴巴,坚持想做的事情把这个做好,这是阿里巴巴一直想做的,阿里巴巴想做的事情是成为102年的企业,这个不是靠泡沫做起来的,阿里巴巴不是靠一个概念做到今天的,我们一直坚持的梦想是怎么把事情做好,今天的主题,主持人在这里有一点煽风点火,这里不存在传统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我觉得那只是说我们经济的一种方式、方法,未来会有一种新的模式,我们六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坐在了所谓的旧经济时代,又有什么新经济,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清楚你要做什么,任何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都欢迎。

顺便讲一下阿里巴巴国际化,前面几年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都是解决中国消费者的问题,刚才徐总提到200多个国家有多少是华为,我们可以很明确说,大部分是华人,但是不代表他是中国人,未来有一天没有国际化这个词,会有月球化什么的,因为是不同星球上有人的时候,我们的所谓的国际化,在座所有企业有哪几家敢说是纯中国的企业,这个很难谈。阿里巴巴从第一天开始就不是一家纯中国企业,很多人说阿里巴巴是日本的企业,美国的企业,到最后我也糊涂了,阿里巴巴是什么?是讲中文的企业,五年以后连中文都不行了,怎么让全球的消费者、生产制造商在这个平台上面更好的分享、建立这个生态体系,这是阿里巴巴要做的,我们非常坚信这件事走下去。做出来自然会有人评价的,与其你说做出来让别人评价。

主持人:Linkedin沈总,我觉得Linkedin很有趣,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但是它是今年1月份进入到中国,刚刚进入中国很多人很质疑,毕竟大家都再说,中美两国文化是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的这种社交方式,进入到中国,能不能本土化?能不能被我们所接受?事实证明Linkedin本土化做的非常好,到今年的6月份已经是500多万的用户,而且后来每周都是成倍成倍的增长,跟我们分享一下,为这样一个非常美国,或者非常西化的社交方式,进入到中国的时候是如何实现本土化的。

沈博阳:在我们讲到个话题之前,必须要看到一个事实,之前任何一家跨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这是一个非常醒目的事实摆在那儿,具体是什么造成的原因呢?分享一下,引用两个行业大佬的话跟大家分享一下。马云,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马云在美国接受采访时候,美国记者问,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都不成功,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关于人。互联网公司找的是创业者做这个事还是找的是职业经理人,天天想着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还是天天让你的老板高兴。红杉资本合伙人,他也写了一篇章文章说这个话题,他讲很多美国企业,美国互联网公司,抱怨在中国失败,他们永远说的一点,关于中国很多特殊内容监管的制度、政策,但是他其实讲,这个不是主要的原因,这根本不是原因,更多的原因在于美国互联网公司自己身上,比如你是不是找对了正确的人,比如你是不是把产品更好的合理化,你是不是像中国公司一样勤奋努力的工作,他们俩讲的话能够代表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主持人:我们就就着您刚才把这几点解构一下,首先你也说了,是不是找对了人,您是以创业者的心态还是职业心理人的心态运营在中国的业务?

沈博阳:如果想做成的话,无外乎要关注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人,第二件事就是架构,第三件事就是产品。关于人,到底在中国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带领这件事,花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努力找到了我,我绝对不是典型意义上讲的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传统的那种人,不是的,我是一个懂产品,懂技术,懂中国互联网游戏规则的一个创业者,所以我非常适合用这种创业的心态带领这件事。这是关于人,我招的谈对也是用这样的心态做这件事情。

关于架构,我加入Linkedin的第一天,那时候在总共只有我一个人,只有400个不到的用户,但是第一天我直接向CEO汇报。所以很多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中国很重要,要重视中国,但是怎么样去做,有没有可能,有没有办法让中国这个直接向CEO汇报,很多构思说得到,做不到,这是第二点关于人。

关于产品,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说到最后还是产品,产品还会讲到,跨国互联网公司在周国失败,很大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大原因是犯了一个错误,一个时髦的词,路径依赖,这是什么呢?就是想,国际化的平台,这个国际化非常好的技术,在中国也一定可以成功,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成功,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成功?看见什么东西就是一个钉子,中国和联网有太多独特的特性,导致这种做法注定肯定要失败,你要做的是什么呢?真正针对于中国,不单是做简单的汉化、本土化,而更多的是用单独针对中国开发独立的产品。这里也可以讲,Linkedin在今年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明年是变革的一年,是飞跃的一年,我们要专门针对中国是什么开发一款独立的产品,具体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我先卖个关子不讲。

主持人:刚才沈总一直说跨国企业在中国生存不下去了,旁边的严总坐不住了,微软在中国这一路走过来本土化有什么感受?跟我们分享一下。

严治庆:是个学习的过程,微软在中国这么多年,也在一点一点改变,也在想到底怎么跟中国的企业跟中国开发人员真正打造成一体,我们一直在想,怎么在中国做,有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在中国落地,人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什么时候你们差不多摸清楚了在中国生活的方式?

严治庆:我觉得我们刚刚开始,我在微软15年时间,到中国来十年时间,之前一直在做研发,我是刚刚开始做,我觉得人非常重要,一定要去理解几件事情,一个是对这个市场够不够了解,对这个企业够不够了解,要知道什么样的东西能够带进中国,什么样的东西让人能够起到信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非常荣幸,现在微软的CEO说,大数据是属于所有人的,我们给到大家最好的工具,让在这行当中最尖端的人挖掘这个数据。

主持人:你带来的是处理大数据的方式。最后替很多民营企业问一个问题,平时很多民营企业看到跨国公司觉得很高大上,后面有这么多平台,你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当中,你们是特别自信的,还是你们也有一点担心害怕的?

严治庆:我们做的时候是不接地气的,高大上大家觉得是非常亮的,是便宜的,希望能够做到接地气。

主持人:接地气很难,找到方式了吗?

严治庆:非常难,在摸索过程当中。

展望2015:如何把握行业机会

主持人:第二轮说的国际化,第三轮我们再展望一下2015年,从2014年中国整个经济进入到新常态,2015年仍然是新常态,整个全球经济都在危机之后的振荡、调整、新常态的过程当中,2015年请各位都谈一谈,在你们行业当中有可能出现的机会,以及你们将会如何把握?

何刚:华为手机业务这块,智能手机现在是大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刚才在天猫展示的数据里面,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第一个购买的产品就是手机,算了一下571亿里面,相当的数字是来自于手机的。由此看出,智能手机在2015年还会有很好的发展,这个市场在不断的扩大,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对于华为来说,我们不仅仅是面向中国市场,而且面向全球市场,2014年我们从5200万只智能机到8000万只智能机,2015年一定可以过亿,具体多少数字再分析,不光在数据上,还有产品体验上有更好的展示,2015年,希望华为公司用更好的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惊喜。

瞿晓铧:2015年两件事,让光伏在中国进一步落地,咱们国家对光伏提出了补贴的政策,每个人给自己家里安装太阳能,看到这个事情怎么能够落地,落地更好。让我们怎么跟互联网的业态连接的更好,这是一个课题。大家不知道,以为用互联网就是清洁,但是其实互联网和云计算是用耗电耗能最大的工业之一,中国的电力73%是煤电,这个事情怎么解决,跟互联网和做云的公司一起好好探讨一下。

主持人:你已经掌握了互联网思维,怎么进行话题营销了。

瞿晓铧:这不是施加压力吧,这是我们共同做的社会责任。

徐井宏:我们做的是一个挺综合的事,我觉得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原来的粗放型、资源消耗型,劳动力廉价型走向环境友好,走向更可持续发展,这恰恰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所以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清华控股的运营资产不到600亿到预计今年年底的1300亿,所有指标都在直线的上涨,2015年我相信我们将把我刚才讲的这套系统更加完善,把各种平台做的更加好,运营行业集团之以同时能够孵化更多的创新型的小企业,让大家一起在这个平台上成长,15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依然是这个适度增长。

严治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在中国和政府,和企业和驻场公司打造一个生态链。

沈博阳:2015年是变革飞跃的一年,稍微花一点时间讲一讲,更多希望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有非常好的结合,一方面对于传统行业、制造业朋友要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更多的和互联网人打交道,更多的用互联网思维想一想,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销售模式这样,为什么产品这样,不能做成那样,怎样能够把产品打造成极致,怎样创造出口碑,跟互联网结合,现在社会,现在的阶段,互联网创业机会已经没有了,如何和传统行业结合,找到机会,O2O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向,能够更好的融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行业融合。

王煜磊:阿里巴巴电商三个方向,国际化、无线、农村化,我们可以把我们做的事情继续做好,开放、透明、分享、利他,让所有合作伙伴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能够生活的更好,企业发展的更好。

主持人:看到了一个增长点,刚才说的第一财经零售。

王煜磊:增长点无处不在。

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来参与我们今天的论坛,现场,谢谢台上的每位嘉宾。谢谢各位收看本期第一财经中国则家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中国经济论坛的专场,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王艺)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