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谨慎试水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12-18 09:10:14

民间研究机构“土流网”基于土流网数据库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4年11月30日,土流网共发布的中国境内可流转土地面积达36234.7万亩,已交易面积为9647.3万亩,交易率达26.6%,对比2010年交易率,年均增长率为155.0%。这意味着,土地流转呈现加快态势。

趋势背后,掩藏着巨大的商机,资本闻风而至。土流网CEO伍勇透露,盛大资本5000万投资已全部到位,B轮融资的引进,双方正在洽谈中,金额或超亿元。

风来了,不仅仅是类似土流网的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生长,各类金融机构频频介入土地流转,地方开始试水建设农村土地交易所。

5000万风投

2009年,伍勇创办了土流网。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客户获取土地资源、销售土地资源、销售土地服务产品、实现在线土地服务。土流网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也是一个交易平台。

在互联网创造奇迹的时代,这不过是一例大学生创业的典型故事。分析政策风向,找到市场空白,打造网络平台,从默默无闻到受到风投青睐。从几十万的启动资金到估值上亿。

土流网根植的土壤在于中国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为了逐渐消弭二元分割带来的影响,政策鼓励农地流转。盛大资本高级合伙人杨巍过去投资了100多个项目,用他的话形容,土流网真的很“土”。

“盛大资本主要是做移动互联网投资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个更大的没有被开发的市场,就是跟传统行业的结合。”杨巍解释。消费者吃的东西大多都是土地种出来的,土地流转能用更科学、更有效率的方法发挥出土地的最大价值,最终受益者是每个人。土地流转本身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行业,但目前还存在整个大的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伍勇透露说,在拿到风投之前,土流网已经实现了盈利。土流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线上用户发布土地供求信息,线下土地流转中心提供土地信息核实、陪同勘察、价值评估、法律咨询、土地项目策划等服务。各土流中心与土流网总部为加盟关系,后者收取前者每年数万元加盟费和中介佣金收入,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网站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费等。

未来更大的盈利空间在于土地拍卖溢价的分成和有关农地的金融产品的研发。但伍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农民是否认可评估结果,法律是否支持农地流转,以及不同地方规定不同,造成交易障碍。

沉睡的土地在苏醒

从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至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经营规模的意见》,政策鼓励农村土地进行流转,在土地流转领域,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进入了新阶段。

不仅仅是土流网,电子商务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或成为一种趋势,马云的阿里巴巴也关注到这一领域的机会。今年8月,由浙江省供销社直属企业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阿里巴巴集团聚划算平台、绩溪县庙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在安徽省绩溪县实施了一个名为“聚土地”的项目,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农民将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淘宝用户通过网上预约,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值得注意的是,除获得土地租金外,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还能获得工资。

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试水土地流转信托。 信托这种金融工具介入土地流转,可以在没有改变农村集体土地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将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经营管理,实现土地收益权的标准化和凭证化,同时还让土地使用权委托方定期领取收益成为现实。

早在去年10月,中信信托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合作正式成立了国内第一只土地流转信托计划,之后中信信托又分别在山东、贵州、安徽及河南推出五单土地流转信托项目。

多家信托公司紧随其后开始探索这项未来极具潜力的信托业务。比如,北京信托已经在江苏、安徽、北京、四川等地推出了土地流转信托。上海信托、华宝信托、中粮信托等信托公司也纷纷开始研究或布局土地信托。

一些地方还尝试建设农村土地交易所。2008年12月,重庆设立中国第一个农村土地交易所,希望在不违反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前提下,使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耕地、林地、荒地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拍挂的形式以转让、出租、作价入股、抵押等形式进行“流转”。最新的消息是,甘肃省首家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陇西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尽管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尚需时日,但在伍勇看来,如果政策全面放开,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而政府是否会打造相似的平台,对此伍勇也不过分担心。地方政府对此的态度是,先从民间进行各种尝试,形成成熟模式后再从政府行为上进行推进。“现在就是最好的发展时机。”伍勇说。(编辑 徐炜旋)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