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论坛热议市值管理
上海证券报| 2014-12-18 09:20:17

中上协副会长毕晓颖

目前市值管理没有现行规则,行为界限较为模糊,亟需监管部门明确界限和底线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

市值管理不应被泛化解读,将且简单地理解为拉升股价,要坚决遏制借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场炒作之实的灰色行为

12月17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在沪召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毕晓颖、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上交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出席,沪市28家上市公司的代表和来自券商 、基金与学术界数十位代表受邀参加。

随着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市场上各种形式的“市值管理”模式纷纷涌现,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为此,本届公司治理论坛以“市值管理”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毕晓颖指出,未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将在开展市值管理专题培训等三方面有所作为。而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也就“科学的市值管理要达成三个目标”进行了阐述。

毕晓颖:三方面规范推进市值管理

毕晓颖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目前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市值管理没有现行规则,合规行为难以把握。既有的市值管理工具多存在被滥用而导致内幕交易、虚假陈述、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行为界限较为模糊,亟需监管部门明确界限和底线。

二是缺乏常态化的管理。市值管理涉及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市场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等多种因素,难以用单一的量化指标衡量,尤其是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各个公司之间的规模、能力和市值差距较大,制定科学有效的统一的市值管理评价方法有较大难度,对市值管理缺乏长期规划。

三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值管理的难度。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应正本清源,引导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正确把握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绝不触碰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高压线。

毕晓颖表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规范和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将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开展市值管理专题培训,整理市值管理典型案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上市公司正确认识和理解市值管理,明年将陆续推出。

二是探索建立市值管理交流平台,在上市公司自主选择市值管理方式和工具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更加注重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协会将倡导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更加关注公司长期发展和市值稳定,适时开展基于长期发展和投资者长期回报的市值管理。

三是努力通过出台相关自律指引,在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方面发挥自律作用,建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评价工作。

刘世安:科学的市值管理要达成三个目标

刘世安表示,科学的市值管理要达成三个目标,包括促进上市公司股东及管理层关心股价,鼓励上市公司运用恰当的市值管理手段,引导股价回归内在价值等三方面。

刘世安指出,尽管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成熟市场相比,公司治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未协同一致,上市公司缺乏市值管理的动力;三是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日趋激烈,严重影响公司治理。

刘世安指出,“新国九条”着眼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从当前公司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提出了市值管理概念。在市值管理热的大背景下,市值管理容易同市场其他发展举措交叉滥用。例如,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引进社会资本以及并购重组等,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市值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两者一旦结合,容易被炒作、被滥用。

“科学的市值管理要达成三个目标。”刘世安表示,一是要通过引导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促进上市公司股东及管理层关心股价;二是在股价偏离内在价值时,鼓励上市公司运用恰当的市值管理手段,引导股价回归内在价值;三是通过市值管理抑制非理性波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回报机制,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完善证券市场基本功能。

刘世安同时表示,市值管理不应被泛化解读。目前市场对市值管理存在严重的泛化理解,容易将市值管理作为一个“概念筐”囊括上市公司所有预期或实际影响股价的实践,甚至将市值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拉升股价。要倡导上市公司通过恰当的市值管理手段引导股价合理反映内在价值,同时要坚决遏制借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场炒作之实的灰色行为。

此外,上交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就新常态下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如何转型升级发表了演讲。作为上市公司代表,中国石化副总裁兼董秘黄文生介绍了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业化重组提升公司价值的经验,中国重工董事会秘书杨晓英介绍了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做法。华宝兴业基金副总经理任志强 、上海市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则分别从机构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角度阐述了对市值管理的理解。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