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股通首个卖出交易日额度有余 港股通仅消耗7.62%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2014-12-03 11:10:43

  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作为连接沪港两地资本市场的直接桥梁,启动之初的沪港通似乎还难掩羞涩。

  11月18日,沪港通仍然是资本市场的焦点所在,除了因为这一天是沪港通开启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更重要的是,当天是沪股通的首个可供卖出股票的交易日,这将更加直接地检验这一新兴市场的活跃程度。

  尽管如此,两地资本市场当天的表现却并不热烈,A股上证指数最终以下跌0.71%报收,港股恒生指数则下跌1.13%。

  而沪港通净买入额亦随之萎缩,截至收盘,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还剩余81.55亿元,消耗37.27%;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则剩余97亿元,仅消耗7.62%。

  这样的局面在专业机构人士看来,并不感到意外。

  “从沪港通这一长期利好消息的市场影响来看,从4月份宣布消息,到7月份行情正式启动,直到11月正式上线,AH股折价幅度已经大幅缩窄。”朱雀投资副总经理梁跃军认为这或许是沪港通启动之初市场表现相对冷淡的原因。

  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于沪港通首日表现,申银万国[微博]策略研究王胜团队认为,“短期大家热衷于争论沪港通是否低于预期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前期已经充分预期,一两天的影响和结构也未必就体现长期的变量。”

  在该研究团队看来,“因为资金的性质和习惯不同,短期充分预期利好的部分股票调整是正常的,而长期边际资金带来的影响是大势所趋,战术上可以把握节奏,战略上不能因小失大。”

  对于近期行情,申银万国以“真多头的考验可能就在眼前”作为总结,并大举看多2015年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认为市场将从过去的“成长为王”向“价值和成长并重”的投资风格转变。

  对于沪股通使用量隔天大幅下降的情形,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首日北上资金成交以大盘蓝筹股为主,并且多半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相信部分由QFII(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转投沪港通投资渠道,以用于投资债券、ETF等其他资产。

  另外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坐等北上资金大举“扫货”的局面在第二个交易日并没有如期发生。

  沪港通交易首日,A+H股中超半数A股出现下跌,其中东方航空(600115.SH)以4.3%的跌幅领跌,盘中更是一度跌逾8%,中国太保(601601.SH)、南方航空(600029.SH)、民生银行(600016.SH)、中信证券(600030.SH)等跌幅居前。

  从沪港通开通第二日的交易情况来看,银行、证券板块大单资金流出金额仍然居前,截至收盘时分别有31.28亿、15.38亿元大单净流出,创业板指数反而上涨0.69%拉出三连阳。

  “在开通前A股折价幅度在30%-40%左右,而到上周五,最高折价幅度也是20%以内,且大多A股股价已经比H股股价更高。”朱雀投资副总经理梁跃军表示,“事实上,AH股股价套利近年来一直在发生。”

  “我们看到此前有观点认为沪港通额度将被‘秒杀’,事实上外资更为理性,对于偏离价值太大的标的并不会盲目买入。”理石投资总裁周理指出。

  内地市场待进化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沪港通开通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下午5点左右,包含了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的新加坡A50指数,在半个小时内飙升近150点,相应A50指数股指期货成交量亦在其后出现放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说明外资对A股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亦将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加速而显著增加,但迄今为止,国内场内权益类衍生品仅有沪深300股指期货一只,甚至还不能满足一些国内机构的风险对冲需求。

  相反,海外及香港市场针对A股指数的衍生品却在不断增加,新加坡交易所今年年中曾表示将推出新华富时A50股指期权,港交所亦在去年推出中华120股指期货。

  “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期货和现货是相辅相成的,风险管理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将吸引海外理性资金进入中国市场。”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晓华对此认为。

  此外,随着沪港通消息的兑现,融资融券余额亦连创历史性新高,但其中“融券难、融券规模小”的问题并没有大幅改善,而随着沪港两地市场融合程度加深,沪股通融券业务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李小加曾表示最早希望2015年实现该项业务。

  “券商融券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营部门。由于当前股指期货品种不够完善,我们不会在没有有效对冲敞口风险的条件下把某些股票融给客户,现在较为单一的股指期货品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发展。”国泰君安证券[微博]衍生品投资部交易主管姜玉燕表示。

  但从近两日沪港通“北热南冷”的表现来看,内地投资者对相关制度的磨合仍需时日:沪港通开通首日南下投资者对参考汇率的理解即出现偏差,坊间甚至传出“出手即亏6%”的消息,监管层不得不出面辟谣。

  “我们昨天收盘以后最苦恼的问题就是如何向客户解释汇率的问题,开盘前公布的参考汇率是以中间价为基础,上下浮动3%,有客户对此难以理解。但客户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实际上还是要根据盘后公布的结算汇率最终决定。”国泰君安上海某营业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根据11月17日盘后公布的结算汇率,南下投资者不仅没有汇率损失,反而有所盈余。”

  “实际上以中间价为基础上下浮动3%的幅度,是参考近年单日汇率最大波幅2.2%制定的,以此为标准,可以确保券商控制客户资金不会出现风险事件。”一位接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人士表示,“11月17日当天离岸人民币大幅升值,造成了一定换汇盈余,由中国结算代表全市场换汇,实际上要比投资者单独向银行换汇更加有利,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

  “我认为港股通之所以远远没有沪股通火爆,很大程度上还是客户对香港市场不熟悉。而对于实力雄厚的客户来讲,沪港通的限制可能还相对较多,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其他渠道早早布局香港市场。”前述营业部人士坦言。

  而从北上资金情况来看,瑞银投资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由于清算、结算等技术问题限制,并非所有的全球大型公募基金都能立刻参与到沪股通中来。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在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海外投资者的涌入,沪港通开启后的两地监管合作仍面临挑战。内地市场对不实陈述、欺诈、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及虚假信息披露细化界定标准,对投资者的保护救济制度,建立高效行政执法机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根据证监会[微博]18日晚间的表态,考虑到目前内地与香港尚无司法协助的相关协定,民事及刑事的跨境执法只能依靠个案处理。行政执法层面双方已有过合作,但仍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跨境司法协助问题将根据沪港通的实践情况积极推动、逐步解决。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