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何不用更市场化方式处置坏账
| 2014-08-01 11:08:24

  银行坏账上升,是资产管理公司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四大不良资产处理公司实现业绩飞速增长,中国华融实现集团拨备前利润118.04亿元,同比增长57%;中国长城集团实现考核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45%;中国东方实现利润76.48亿元,同比增长39%。将于8月披露半年报的中

  国信达,美银美林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长速度将达到23%,2014年上半年的收益率应该会基本持稳在13%,毛利息收入增长至75亿元,同比增长77%。

  原因是银行坏账增加,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大量食物。7月25日,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再创2011年一季度以来新高,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24亿元。虽然坏账率上升较为温和,但这是保守估计。从个别地方担保圈断裂、虚假融资单崩盘来看,恐怕实际情况更糟糕。

  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因此浮出水面。银监会公布了全国首批可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涉及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上海五省市,各银行、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向经过备案公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不良资产。

  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地方金融机构坏账,听着不那么靠谱。一手创造坏账、一手收购坏账,化解过高负债率的游戏,会不会成为左手倒右手的财务游戏?

  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存在道德风险,脱胎于美国重组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获得央行再贷款,以原价从大银行购得不良资产,这些资产管理公司摇身一变为金融航母,并陆续上市。这与美国重组信托公司封闭运营、独立核算、到期清盘、解散公司的运作方式不可同日而语。这些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于央行再贷款,与向商业银行、国开行发行的金融债,再贷款相当于发行基础货币,由全民买单,目前尚有8000亿元债务挂在银行账上。这些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充满了行政色彩,欠缺金融交易信用,与美国、瑞典的处置方式有本质区别。

  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道德风险更大。

  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平台贷款,是地方坏账形成的重要推手。很多地方政府信用十分可疑,2013年3月《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一位曾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广州办事处、参与过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业务的内部人士披露,“十几年前,在一些地方,银行就是政府的钱袋子,政府项目的贷款抵押不足,甚至没有抵押”,“我们当年负责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不良资产剥离业务,在法律审查阶段,发现几家分行的贷款材料造假的情况很严重,甚至存在大批量人为伪造的情况”,现在,地方金融机构成为地方政府钱袋子的现象没有本质改变。

  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金从何而来,购买坏账的成本几何?由地方财政支出,无异于将市场金融与政府公共财政混为一谈。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