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 。微信公众号:刘杉评论。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作者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央行官方网站显示,8月5日至6日上午,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指示精神,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从央行新闻通稿看,更大篇幅总结了上半年的成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部分,一是实行稳健货币政策,通过定向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二是加快金融改革。
鉴于稳定经济大局成为要务,金融改革或比市场预期走得更为稳妥,而货币管理的具体操作则显示政策倾向仍强调了短期利益。央行一再强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情况是此稳健不同于彼稳健。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义货币M2和信贷增速,都超过年初计划目标,社会融资规模更是创了历史记录,特别是央行以万亿元再贷款方式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更显示其货币政策带有非常规宽松特色。
笔者在央行系统工作期间,曾经旁听过央行行长会,分行行长在议论如何表达货币政策时,普遍认为,不能随意放弃“稳健货币政策”表达方式。因为央行若表达为宽松,那么地方政府就会向商业银行施压,最后很可能体现为疯狂的银行信贷。因此,单从字面上无法看出“稳健货币政策”的松紧,但货币数据是真实的,可以判断出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
上半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实际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货币传导机制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贯穿到实体经济,贷款价格仍然普遍偏高即是最好注解。
事实上,快速增长的货币供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演化为财政的货币化,二是“定向降准”释放的可贷资金被截流向收益高的非实体经济。最近股市出现一波强劲反弹,实际就是流动性推动的反弹行情。央行的所谓定向调控,政策效果有限,否则国务院也就不会在7月“立军令状”了。
在谈到下半年工作时,央行强调“在保持货币政策基本取向稳定的同时,贯彻好定向调控要求,精准发力”。虽然下半年任务总基调保持不变,但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或出现微妙变化。
不变的是,货币政策宽松程度仍要看经济形势,如果PPI反弹,企业效益改善,央行或减少短期流动性供给。如果经济反弹乏力,央行将检讨定向调控,改变操作策略。也就是说,货币操作手段或有所变化。
其一,精准发力体现在使用再贷款方面。
通过央行分支机构向地方银行提供再贷款,来解决地方政府资金不足问题。鉴于定向调控增加的流动性无法有效流到实体经济,央行更可能倾向于通过再贷款方式,让地方政府直接获得“软贷款”,从而让财政货币化,实现增加投资,带动增长目的。就宏观当局而言,这或许是通过货币政策实现增长目标的最好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