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岂能容“红顶商人”渔利?
| 2014-09-27 16:27:51

  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最新数据显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2014年9月27日,新京报)

  “红顶商人”,顾名思义,指的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即“官商”。该称谓来自于清朝,因为清朝官员帽顶一般是红色的圆锥样。其代表人物是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岩,官从二品。

  “红顶商人”是一种畸形现象,是畸形的“官本位”体制和商业结合产生的怪胎,是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的产物。“红顶商人”泛滥的现象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谓的“红顶商人”,头戴政府权力光环,行的却是商人之事。如此之双重身份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格格不入,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蔑视和挑衅。如果任其恣意发展,就是对于腐败行为的放纵,是对于法治社会的践踏和市场经济规范的严重扰乱,也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大好形象。

  其次,公平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红顶商人”,往往手中掌握着重要权力和重要资源,相比于其他市场主体,他们具有种种优势,而这种优势就使得他们处于一种相对不公平的地位。而产生这一不公平的根源又在于他们身上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却是不应当如此被应用到市场经济当中来的,这是对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诉求的一种扼杀,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特性。可以说,这种起点上的“身份”不公平,直接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结果,这自然是其他市场主体所无法接受的,也是与健全的市场经济所不相容的。

  无论是出于反腐败的需要,还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呼唤,都容不下这种借公权谋私利的“红顶商人”。要打击“红顶商人”,必须要摘下其头顶的这种特权帽子,坚决不允许拿着国家公权力去与私人争利的现象发生,对于隐藏的“红顶商人”必须要加强查处和打击力度。杜绝用权力染指市场经济的不法行径,坚决捍卫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党员干部就是要为人民谋天下之利、谋万世之利。广大官员只有明确自己当官是为民谋公利而不是为己谋私利,更不是借“红顶企业”与民争利,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因“红顶商人”而引发的腐败行为,才能更好地为“天下人”谋利、为“万世人”造福。

  作者:郭晓冉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