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的问题查找让专题民主生活成了话剧
| 2014-07-08 11:11:05

  朱志

  一些地方的民主生活会也出现了形式主义的苗头。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语言很麻辣、表情很丰富、场面很热烈,但是,在对照检查时问题很多而剖析原因却一笔带过,相互批评时也总有那么几条,而关键问题则刻意回避。“四风”问题,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还能清清楚楚,讲奢靡之风就有些含含糊糊,一些干部对此解释“这涉及个人品质,太敏感!”(7月8日《人民日报》)

  红脸出汗,这是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核心要义,然而在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少地方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那一些看似声色俱厉甚至上纲上线的批评,看似是严肃认真,但就其根本来说不过是实际大于内容,变成了一场话剧,是演给公众看的。

  “八项规定前,工作上讲场面,接待上讲脸面,搞攀比,觉得人家都这样,不这样就没有面子。”这是诸多地方常委班子或是领导干部在自我批评时说得较多的一句话,乍一看或许还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但却较少有人能够看出这是一句自我表扬。为何?

  所谓搞攀比讲脸面确实是奢靡之风,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哪儿?是在八项规定出台以前,这样一些违纪违规的行为都是以往才有,这也就是在说明自从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超规格的接待早已销声匿迹。既然常委班子或是领导干部如此深入落实贯彻八项规定,那这能是一个问题么?这明明就是大家严格执行禁令的成绩单嘛。

  此外,“下基层太少”、“调研走马观花”等都是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在设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时每每提及。然而,这一两个词语不过是用一种较为笼统的方式在进行自我批评,这看似指出了问题,但这不过是一种表象,根本就没从灵魂深处去查找出原因,不过是用大而空的词语敷衍了事而已。

  总而言之,“是给人看的不是实际干的”不是应有之景,刺刀见血是我们希冀看到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效,毕竟这样的党内组织生活才能真正触及到灵魂。如若总是用如此一般的问题来开展批评,恐怕太过儿戏。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