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末、月末、季末“三点一线”时间窗口的临近,市场资金紧张的情绪又开始蔓延。而且,与往年相比,今年还增加了股市打新资金冻结近2万亿元、人民币贬值造成资金外流等不可比因素。如此一来,资金紧张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了。不仅造成市场拆借利率持续上行,而且企业的融资成本更是快速上升,无论是银行放给企业的贷款还是地下金融组织提供给企业的资金,利率都要比过去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于是,有关是否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的议论也就多了起来。
很多分析都认为,降准的条件已经具备,降准的时间窗口也已经到了。
然而,从央行[微博]的操作方式来看,似乎并没有降准的意思。按照媒体报道,央行已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部分银行提供了短期资金,同时,对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进行了续做。这也意味着,对市场流动性的释放,仍然采取的是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而不是降准。
从目前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来看,谁也无法保证,央行不会像11月份的降息政策一样,再次搞个突然袭击。毕竟,公开市场操作是很难缓解市场的资金紧张情绪的。就算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的市场流动性比降准多,对市场紧张情绪的化解也远比不上降准。也就是说,降准或许是目前缓解市场紧张情绪最有效的手段。而可能制约央行降准的因素则是,如果现在降准,将有可能对明年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如何运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如果经济继续下行,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在货币政策上做些调整,放松一下现行的货币政策。至少,应当再次出台降息政策以及降准政策。那么,现在就出台降准政策,就有可能影响到明年一季度货币政策的把控,使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很难运用。
正因为如此,只要年末最后这十多天时间不出现严重的资金紧张矛盾,只要不出现严重的“钱荒”,央行都会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并把规模扩大、范围扩大,以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的矛盾。因为,打新冻结的资金毕竟时间有限,人民币贬值也只可能是短期的。只要这些因素消失了,整个市场的资金紧张矛盾还是会有所缓解的。
春节期间企业发放工资、福利、奖金等所需要的资金,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等,可能会成为产生“钱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从总体上讲,今年春节的资金紧张状况只会比往年严重,那么,央行如何对待,就成了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控的问题。而1月份在地方政府要求“开门红”的大背景下,如何不因为资金问题而“红”不了,也是央行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认为,央行极有可能在1月中下旬“突然”再次降息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市场一个非常有力的提振,给企业和投资者一个非常有效的信心拉动。因为,即便不能在一季度走出经济低迷,也不能再让一季度经济继续下行。而且,今年四季度批复了万亿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总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吧?总不能不对经济刺激产生任何作用与影响吧?而央行的支持,则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能否更快见效最主要的方面。
笔者认为,本月份突然降准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明年1月份再次降息和降准的可能都存在,不排除两项政策同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