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五年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走出“民间性、合作办、全透明”的特色道路,坚持管理、运作、监督职权分开,开展救助工作,2015年7月,中华儿慈会募集善款突破5个亿。
截至2014年末,中华儿慈会先后设立12个自主项目,19个专项基金,18个合作项目,分别对孤儿、流浪儿、辍学少年、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进行了生存救助、医疗救助、心理救助、技能救助和成长救助。此外,儿慈会在江西省共青城、青海省玉树自治州建立了两座“儿童村”,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截至目前,儿慈会共救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困境少年儿童60余万人,资助全国300多家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开展救助工作。
日前,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华儿慈会首先考虑是坚持走民间性的道路,组织和依靠人民群众办基金会,做好对捐赠者和被救助者的服务工作。为此,在创办基金会时,没有要行政编制和国家的钱;基金会的救助项目,都是应群众之所需,救群众之所急而设立的;救助工作力争做到家、做到人。
在外界看来,中华儿慈会是一个最接地气的基金会,是一个最透明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表示,“因为他们跟300多家民间草根NGO合作;在全国基金会中,是唯一定位民间性的基金会;打开儿慈会的网站,每天的捐款流水都公布,每个月的支出都在网上公布,这些完全超过国家对基金会透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