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聚焦中国转型 改革年均创造800-1200万新岗位
人民网| 2015-09-09 10:30:17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北京手中仍握着许多牌,包括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等。”德国财经网8日称,“转型中的中国正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浪潮,或许不会再出现两位数增长,但仍可以保持持续温和增长”。

   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9日至11日在大连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超过1700位嘉宾参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本届论坛上,有关中国经济“新常态”、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互联网+”战略等话题备受关注。

   “中国正着眼引入深入的自由市场改革,从一个出口和投资驱动型大国向消费驱动型大国转变,这个时期经济增速可能较低,但却是更加稳定的增长”,“INVESTOPEDIA”网站8日称,中国仍是高增长国家,“今年,中国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8家企业,仅次于美国的128家。2000年这个榜上只有10家中国企业,2010年是46家。”

   “中国经济虽放缓但并未倾覆”,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IMF8月报告认为中国GDP增长中,内需贡献首次超过了投资,“这是一项重大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转型可能需要10年—20年”,高盛亚太区主管施瓦兹表示相信,中国今后只要保持经济增速不低于5%—6%,中国的改革“依然可以每年创造800万到12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曾担任日本驻华使馆参赞的津上俊哉日前向共同社投稿称,“中国经济眼下不会马上好转,有必要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但他表示,中国政府十分强大,不太可能出现中国骤然“崩溃”的局面。他说,对于中国经济减速,日本存在让人无法理解的“幸灾乐祸”的讽刺论调,中国经济关乎全球,如果中国问题严重了,日本也不免会卷入。

   “这一次全球经济放缓最大的麻烦是大国之间不合作,互相掣肘”,曹和平8日对《环球时报》说,现在国际上有点“比烂”的气氛,你挺不住你就输了。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和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国家,美国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居然在年初就放出美元要加息的消息,不惜让全球经济放缓为之“陪葬”,对华贸易额巨大的日本也处处给中国上眼药。他表示,核心货币国家最有责任为提振全球经济服务,而不是把舆论矛头都转移到中国身上。


  秘鲁汽车协会(AAP)主席埃德温·德尔特阿诺(Edwin Derteano)近日称,今年二轮、三轮摩托车销量将突破30万辆,大大超过2012年秘销售水平(28万辆)。利马地区销量仍然保持领先,北部地区摩托车销量超过了雨林地区,是第二大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农业、渔业和快递业的兴起。


  新加坡政府29日发布人口白皮书,全面提出未来的人口政策规划。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要么是非常有钱,要么是很有本事,无形中和本地人形成竞争关系。毋庸置疑,新鲜血液的涌入缓解了新加坡较低的人口替代率,高素质的人才更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官方新华社引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话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走在世界前列”。就连中国经济也会遇到轻度挫折和严重挫折,没有聪明的经济政策可以避免这一点——在中国不行,在其他任何地方也不行。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