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10日讯: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0%,较上月反弹0.4个百分点,创下去年8月份以来新高。这也是近一年来,CPI首次回归“2%”时代。
对此,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称,8月份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证券网,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尽管生猪存栏量似乎出现触底迹象,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缓慢下降的可能,猪肉价格仍将持续上涨。预计未来CPI仍有缓慢上行的可能。不过,连平认为,全年CPI涨幅将低于3%的政策目标值,物价状况暂不会明显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此外,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表示,8月份主要CPI主要是食品价格推动的,猪肉,鲜菜加蛋的环比贡献超过了CPI的环比。因此要看剔除了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CPI。
章俊指出,今年以来CPI同比增速持续上行,但同期核心CPI的涨幅则相对有限且相对平稳。因此,即便未来广义CPI受猪肉价格的扰动而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压力,我们认为央行会更多的关注核心CPI的走势来决定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对于未来宏观政策走向,章俊认为,未来央行有必要继续降准以维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来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进和落实。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零利率的现实,中国目前在通过进一步降息来“稳增长”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余地。而且在操作层面,相对平稳的广义和核心CPI也为央行进一步降息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贵的困难提供了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