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云”卡位争夺战
中国网| 2015-09-16 16:24:06

\

  由于2C更接近大众,国内用户一般高度关注2C的互联网厂商,却很少关注2B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相比2C,开拓企业级用户在把握需求、资源积累等方面门槛较高,因此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大多倾向选择2C 模式。

  然而,最近两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拓宽,企业互联网普遍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因为 2C市场的日趋饱和,2B将成为未来云商业竞逐的主战场。最重要的是,2B市场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可以考虑营收,而不像2C产品,烧钱直到用户千万级别,才有可能获得收入,融资一旦断裂,企业就即刻陷于危机。这获得了更多投资人的青睐。

  特别是SaaS服务,在近两年全面开花,企业流程管理、协作通讯、销售跟单等应用性管理服务,都在跑步过渡到云端。相比泡沫浮现的2C市场,2B市场方兴未艾,存在更多价值洼地。

  卡位SaaS云服务

  云领域一般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BAT等互联网巨头自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展开2B云端争霸战。

  比如阿里巴巴,在国内IaaS领域逐渐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假如你是一个创业者,需要部署网站或APP,自然而然就会首选阿里云,因为阿里已经把云端运算做成了消费品,创业者再也不用苦心积虑地部署后台了。连中国气象局、浙江政务服务系统等政府机构也将资讯系统部署到阿里云。

  百度则成为了中国的“PaaS”之王。作为中国最具技术基因的企业,百度掌握了图像识别、智慧推荐、深度学习、大资料采集等新兴技术,拥有着最大的开发者生态,为开发者提供基于百度云的各种能力,垂直开发者成为了百度云的发展重心。

  而SaaS领域在中国则一直缺乏市场领导者。SaaS模式颠覆了传统软件,企业的很多服务都会变成一个个应用,帮助企业发现应用性能瓶颈,优化IT系统架构,以推动业务增长。

  在去年的“互联网女皇”报告中,米克尔点出了美国14家潜在的“独角兽”公司,这14家公司全部都是SaaS企业,而且其中10家都是2B的,包括协作办公新贵Slack、BI软件公司Domo、在线CRM服务商Intercom等。有媒体统计了美国155家发展得比较成功的SaaS企业,发现其年化增长率竟然高达47%,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最重要的是,SaaS一般满足于一个个垂直的需求,所以很难出现像阿里云一样有着绝对垄断地位的企业,无疑能为后发的企业提供更多卡位的机会。

  思科TCL联手攻占云市场

  去年12月,思科与TCL投资8000万美元合资成立“科天云”,共同建设公有商用云服务,瞄准的正是SaaS云服务。

  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科天方面即将在9月在台北举行的思科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峰会发布落地中国的第一款产品,“科天云WebEx”,原型正是思科全球统一云平台架构的WebEx。

  作为占据了51%全球市场占有率的SaaS视频会议服务,截至2014年,WebEx已在全球拥有1200万个主持人账号,每月超过5200万参会者。虽然在中国的外企、教育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一直以来缺乏本地化的落地,也缺乏对中国市场的深耕,因此在中国的市场知名度一直不高。科天云通过整合思科与TCL集团双方的技术优势,并且在北京自建数据中心,将这款典型的SaaS应用真正落地中国,为中国用户提供稳定、安全、高质的视频通讯服务。

  对思科的云业务来说,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所有合作伙伴中,只有科天云采用思科WebEx技术架构+自建数据中心为本地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同时也是思科对中国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而对TCL来说,本次合作是集团在商用云领域的首次尝试,TCL虽然宣布要以“双+战略”实现互联网转型,但此前的产品线不足以支撑实现目标。科天云WebEx的启动,标志着SaaS领域终于出现了世界级、重量级的选手,并带来了标杆式的产品与体验。

  当然,在SaaS业务中,用户对使用体验极其敏感,科天云能否借助一流的平台,在开局中抢占先机,在中国延续WebEx在全球的优秀战绩,给中国用户带来一流的SaaS体验,仍需要业界和中国用户的进一步观察。谁能在SaaS领域中成功卡位,将决定着谁能成为商用云中的佼佼者。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