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王良寿上门收取垃圾。 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撤除了生活垃圾桶,告别脏乱环境和臭味儿,环卫工人定时上门收垃圾,居民也自觉开始垃圾减量。目前,“垃圾不落地”已经在安定门内大街等四条大街进行了试点,46个生活垃圾桶被撤除。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至五四大街、东四十条等15条大街。今年年底前,东城区44条主要大街将全面撤除生活垃圾桶。“垃圾不落地”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北京晨报记者昨天跟随环卫工人进行了体验。
环卫工人:“大街上比以前干净多了!”
说起以前设在安定门内大街路边的生活垃圾桶,环卫工人王良寿师傅一边摆手一边说:“脏着呢!冬天还好,夏天离着老远就能闻见味儿!”除了气味儿难闻,生活垃圾桶更是蚊蝇滋生的地方。“夏天的烂菜叶子、西瓜皮扔进去,臭水就从垃圾桶的缝隙里流到街上来。”
昨天清晨不到5点,王师傅就上岗了,“有的居民起得早,5点多就把垃圾袋放在门口了。”上午10点,垃圾车里就堆了满满一车垃圾,“我们的要求是垃圾落地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但一般用不了10分钟我就能把垃圾收走。”
收走垃圾后,王师傅还将堆放垃圾的地方扫干净。他告诉记者,自从撤除了生活垃圾桶,绝大多数居民都能把垃圾袋包扎结实。“以前往垃圾桶里一扔,谁也不会注意流不流汤儿。现在毕竟是放在自家门口,大家也就注意多了。”虽然与以往相比,王师傅与负责路段之间来往的频次增加,却减少了与污水污物打交道的机会,“大街上比以前干净多了!”
小区居民:“一点儿臭味儿都没了!”
家住安定门内大街62号院的张阿姨在这里住了几十年,院门口不远处的垃圾桶虽说必不可少,但也让她想起来就头疼,“夏天特别味儿,一些商铺有时候往垃圾桶扔包装盒什么的,一会儿就填满了,扔不进去的垃圾就堆在垃圾桶旁边,脏水直接流到街上。”
“刚开始说撤除垃圾桶,我们还有点儿纳闷:垃圾桶撤了,垃圾往哪儿扔啊?”张阿姨说,“后来试行了一段日子,我们都觉得挺好。环卫工人一天来好几次,门口的垃圾转眼就收走了。”居民也都会尽量使用结实的垃圾袋,在扔垃圾之前把里面的液体倒干净,“现在环境比以前有生活垃圾桶的时候好多了,一点儿臭味儿都没了!”
权威发布
垃圾滞留不超15分钟
记者从东城区城管委了解到,目前东城区已经在安定门内大街、交道口南大街、美术馆东街和美术馆后街“一线四街”进行了试点,撤除了46个垃圾桶,每天早6点至早8点、晚6点至晚8点,由环卫工人骑着环卫小车沿街收取生活垃圾,同时安排人员巡回捡拾,确保大街非定时收取时段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了保障主要大街“垃圾不落地”的推广效果,区城管执法局将同步开展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查处行人乱丢乱吐、商家乱扔乱倒行为,从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收效良好。
同时,自7月1日起,东城区城管委逐步将全区759家餐厨垃圾排放单位纳入餐厨垃圾集中收运范围,与其签订收运合同,安排收运队伍定时上门收运,目前已经规范收运452家,今年年底前全部规范收运。
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准备在“两横两竖”共15条大街推广“垃圾不落地”。其中,“两横”包括五四大街、东四西大街、朝阳门内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张自忠路、东四十条;“两竖”包括北河沿大街、东皇城根北街、南河沿大街、皇城根南街、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单北大街和崇文门内大街。到今年年底前,44条大街将全部实现“垃圾不落地”。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
9月10日早5点,在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路,一名40多岁的女环卫工在捡拾垃圾时被出站的610路公交撞到,送医后不治身亡。业内人士认为,大量违章驾驶的“马路杀手”,环卫工人安全意识不高、不避让车辆等都是引发环卫工人屡遭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日前,南京一环卫工遭狗咬又被狗主人暴打,再次引发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8%的受访者关注环卫工人群体,71.6%的受访者认为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90.3%的受访者支持环卫工人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
日前,南京一环卫工遭狗咬又被狗主人暴打,再次引发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谢建社也指出,政府需要监督环卫体制改革之后环卫企业对工人的保障,通过劳动法、企业检查评估等的制约,解决好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