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学术之师
音乐声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手捧奖杯,向60年间从未离开过讲台的85岁的陈先达献奖。
此时,坐在800人大教室里听陈先生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全校大讲座——《走向历史的深处》的情景,在陈雨露的记忆中恍如昨天。“陈先生写的两本哲学随想录《漫步遐想》和《静园夜语》,深入浅出,读完之后,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真学问的学术之美!”
实至名归。
“半世文章皆废纸,毕生功名只书痴。唯有一事最得意,弟子才高压倒师。”在陈先达看来,“做了一辈子学问,教书育人最快乐,老师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教师,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家族的基因,一份融进家族血脉中的传承。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就是来自“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的无锡钱家。正是这份从小深植的教师情怀,让钱易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辈子。
电梯可以不乘,空调可以不开,她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环保。79岁的钱易除了面向清华所有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外,还有新生研讨课《环境与发展》,继续为环保教育发声。
一门容量是150名学生的课程,在选课网上会有3000多人“争抢”。在浙江大学,学生们抢的正是苏德矿老师的微积分课。
“他是你的严格递增函数,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你们的爱情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用丰富的生活哲学解读枯燥的数学,把微积分讲得栩栩如生。
“亲其师,信其道,我喜欢跟学生们分享励志的东西,互相学习,关系平等。老师不能端着,不能因为是老师就有架子。”苏德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