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9亿学生信息录入学籍系统 无商业用途
新华网| 2015-09-30 00:40:06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新媒体电(记者罗争光)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1.9亿学生信息入库,该系统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建设,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开发单位也没有任何商业应用。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建设“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围绕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部近年来重点建设全国学生、教师、学校等三大类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国每一名学生、教师、学校建立唯一电子档案,实现学生和教师“一人一 号”,学校“一校一码”。

   统计显示,仅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1.9亿学生信息入库,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7000万学生毕业、2.5亿学生升级、7000万新生入学、1100万学生转学,其中跨省转学最快不到9小时即办理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此前一段时间,一些家长反映学校要求他们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上传孩子有关信息,担心信息安全,教育部专门就此进行了释疑和解答。

   29日,教育部再次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于该平台的性质,教育部相关部门表示,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建设,大唐电信旗下天天艾米(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 司免费承担平台的开发任务,双方共同管理,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无偿使用。平台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开发单位也没有任何商业应用。目前,该平台已在全 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建设与应用中投入使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于该平台的安全保障,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该平台按照相关安全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上线前已通过信息安全专门服务机构的安全检测。教育 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天天艾米(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间有严格的保密协议,对平台使用权限和用户数据安全有明确协议限定。平台安全防护符合国家相关要 求,安全防护可靠,应用过程中未发生平台信息泄露安全事故。

   对于此前家长担心的通过该平台开发的电脑客户端或手机客户端核查学生学习信息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表示,本次核查,相关部门专门 采取了两项安全措施:一是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保障所有确认表照片直接传送并保存在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平台不留存任何确认表 照片信息。二是确认表照片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确保学生信息和数据安全。目前,今年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工作安排,数据 核查功能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停止使用,今后有关核查工作将采取其它方式开展。


  这款“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应用有两项功能介绍,一是“语音作业:动动手指,轻松布置作业”,一是“校园动态:孩子在校情况,一手掌握”。更新之后,天天艾米的法人股东有4家:北京中创日盛投资管理中心、新华瑞德(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孚斯迈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创兴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2015年大学新生即将陆续报到,他们面临的第一关是资格复查。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及时准确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工作。


  日前,多名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大专学生,在该校大理分校完成学业后,返回昆明校本部时,却被告知他们的学籍不在校本部,而在远在云南文山的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京华时报》8月25日) 学籍之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百名学生的学籍被“调包”,甚至两三年间“无人知觉”,这实在是令人拍案称奇的一桩公案。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