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中海阳能源集团在北京朝阳区的科技园内,就“互联网+能源”的话题与本报记者进行答疑互动。
问:能源互联网如果能够建成,会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带来哪些变化?
中海阳集团相关负责人就疑问作出了以下回答:“举例来说,中国的中国的有些地区能源丰富、电力充足,所以鼓励居民用电;有些地区,比如江苏或者浙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电力相对紧缺,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有些工厂虽然自建了发电系统,但由于无法进行自由交易,这些发电系统并没有满负荷运转。如果有了能源互联网,这些工厂就可以发更多的电,然后通过网络交易获益。同样,如果一个社区里有1000户家庭在发电,也有1000户家庭需要买电,这时候电力供需就可以形成优化组合。有了一个更大的能源互联网之后,卖电的一方就可以自动形成卖方市场,买电的一方也可以形成买方市场,两个市场之间就能够自动撮合交易,从而保证电力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海阳集团希望把能源产业互联网化快速落地,因为不落地的互联网只是一个理论体系,不具备实际价值。当然,“互联网+”一定要考虑好加什么、怎么加,因为互联网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个规划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磨合,中海阳把这个建设周期规划为“10年”。
推动能源互联网化是当下中海阳的重要发展趋势,过去的20年中,互联网在个人消费领域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未来的20年里,互联网将会在工业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互联网+”正在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
对能源行业来说,现在也是启动“互联网+”计划的最佳时机,中海阳集团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规划定义为“未来10年”,也表面了能源互联网计划的推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对能源产业的重塑,正在慢慢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