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讯
日前,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编者注:原文没有“之一”),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并透露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网上吐槽一片。
退休年龄真的偏低吗?
按照现行的政策,我国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干部55周岁),若按男女1:1的比例简单计算,平均退休年龄刚好55岁。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67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法定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02个国家和地区,占比61.08%,女性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29个国家和地区,占比77.25%;其中规定男性退休年龄在60岁的国家和地区最多,有64个,占比38.32%,其次是65岁,有44个,占比26.35%;规定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的国家和地区最多,有59个,占比31.14%,其次60岁52个,占比31.14%。
可以看出,我国男性退休年龄其实与国外大部分国家退休年龄相当,女性退休年龄偏低。人社部的说法,的确是事实。
延迟退休的问题,其实是养老金的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
延迟退休之所以引发大家焦虑,主要还是集中在养老金问题上。
中国的社保,普通民众的感受是交得多而领得少,这也有数据支撑。缴费方面,此前有学者称,我国社会保险费率全球第一。人社部回应称,我国5项社会保险费率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而其他4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在12%左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领取方面,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岗工资)实在太低,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外,养老金制度的不公平也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的养老待遇,差别太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在改革前不用缴纳社保,但养老金替代率却能达到90%左右。企业职工全额缴纳社保,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更广大的农民工和普通农民,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金。
各个群体的缴费、领取标准各异,责、权、利不平等,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此背景下提出延迟退休,自然引发民众焦虑和吐槽。
而从网络评论来看,民众焦虑还担心退休后来不及领养老金。
按相关方案和预期的退休年龄来看,中国的平均寿命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见前述图)。缴纳时间延长而领取时间变短,民众自然担心退休领不了几年的养老金,届时自己所交的保险等于“被统筹了”。
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关键是要有配套政策。
环顾各国,延迟退休多属“情非得已”,说到底是养老金不够了。目前学术界对缓解养老金缺口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实现对现有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扩大投资范围,另一种就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缩小收支差。
第一种方案虽然可行,但是基于社保基金的保障功能,对资金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投资范围仍需要谨慎对待。此前多次研究社保基金扩大投资股市的比例,方向值得肯定,细节尚待研究。
由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解决的另一方案。看上去也更简单易行。但是,具体操作方法上面,延迟退休不应一刀切,而是要区别对待,不同工种应有所区分:对于高级知识分子,如科研人员等,这类应延迟退休,继续在岗位上发挥余热。对于普遍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则应按时退休。这就需要在延迟退休政策上要有细致考虑。
除了调整退休年龄之外,生育政策调整也应提上日程。目前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当前在依然享有人口红利的前提下,养老金已然出现了巨大的“空账”缺口。等到几十年后人口结构老化,届时形势将更加严峻。生育政策调整,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