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有时能换来更方便、更快捷。
浑浊的空气加上混乱的交通,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在路上,就是各种心塞。北京自进入400万辆机动车时代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疏堵交通的措施,但交通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更为严重的是,现在不仅是开车、乘车拥堵,而且连骑车、步行也拥堵不堪。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保障人们绿色出行,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国曾是自行车王国,骑车上下班也是多数北京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但北京的自行车正在慢慢减少,骑车也遇到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骑自行车丧失停放权。公共场所、商场酒店等建筑物外面极少有停放自行车的地方,自行车停车处一般都设在遥远的地下室,骑车原本是为了方便,停放自行车还没有泊机动车方便,久而久之,骑车人也就改机动车出行了。
第二,骑自行车丧失路权。一是公交车独享老大地位,自行车道边设公交车站,自行车道被公交车横行霸占,骑车实在是危险。二是自行车道变成停车场,甚至成为一些人收费牟利的场所。
第三,人们法制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由于人行道越来越窄,行人就肆意在自行车道上穿行,如果前方道路拥堵,机动车也可以直接在自行车道上行驶,导致自行车道险象环生,一些自行车又直接骑上了人行道,使整个交通状况更加杂乱无章。
骑自行车本是绿色出行,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倡导,但糟糕的出行体验无疑是对这种行动的打击。笔者认为,治理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保障绿色出行,需更加合理的改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建设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各类组成设施,主要是自行车道、步行道、多用途功能混合通道、停车设施、人行横道、道路交叉口、标识系统、交通稳静化设施等。要区分城市和郊区的不同环境和需求,制定慢行系统的建设要求,要创新自行车道与河流、桥梁、铁路、城市道路等结合的设计方式,特别在交叉口的处理方面,一定要安全、方便、快捷。
建设城市慢行系统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务之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给绿色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在建设自行车道的同时,要完善与自行车出行相关的配套措施,相关部门要印制骑车导则、自行车地图,酒店、公园及公共场所要在方便的位置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所,要完善租车服务,使愿意骑车的人有车可骑、有道可行,要加强治安管理,严惩自行车被偷盗的问题。
二是培育绿色出行理念。要从治理雾霾、提高效率的角度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要改变有车族的用车习惯,让他们自觉地减少开车时间,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要从日常需求及出行心态入手,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骑车的舒适和便捷,并将此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要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推动出行结构调整,倡导慢行交通,即“公交主导+慢行接驳”的出行方式。通过大型公共交通(如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等)集聚客流,然后通过“慢行交通系统”将公共交通与工作地、居民区、购物场所等无缝对接,充分发挥“慢行交通系统”经济、灵活的特性。
三要制定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规划。一些国家慢行系统建设经验显示,有关部门要积极制订并发布与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包括用地、交通运输、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相关规定、以及道路设计规范等。
据了解,《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将于今年内完成。按照规划,未来北京将完成“一环八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整治改造,公租自行车服务达到5万辆规模。目前三里河区域自行车出行示范工程接近尾声,百万庄大街、金融大街等28条道路系统改造已经完成,改造后的地面铺设了红色路面、标出自行车标识,同时设置隔离栏和防止机动车占道的路障设施。经过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改造,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四是要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慢行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特别是城市规划部门和旅游部门需齐心协力,识别自行车线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要在一定范围的历史街区内,融合步行交通需求,建立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国家自行车路线。
五要依法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拥堵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说德国人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典范,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德国人的守法也是“罚”出来的。在德国,做一名合格司机也很难。汽车尾气不达标不得开进城;超速、乱停车,都要被罚数十欧元。德国还有专管自行车违章的警察,一看到骑车者不守法,就会叫停并开出罚单:骑车打手机,罚25欧元;骑车闯红灯,至少罚25欧元;如果酒后骑自行车,甚至可能蹲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