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有统计显示,伦敦金融城的职位空缺位数环比增长了56%。而8月的数据显示,同比上升了14.8%。这些数据一方面提示,金融业正在恢复状态,另一方面也显示,金融人才流向他处的潮流会被更多人追随。
2013年初,妮萨和乃西姆离开了摩根大通,联合创业办起了一家专门为伦敦新老金融城和办公集中地区供应法式煎饼和三明治的午餐加工公司。
“在投行工作常常没日没夜,12~14小时工作是家常便饭。现在虽然没有做金融赚得多,也不是完全没有压力,但至少是自己做自己的主。”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发现之前所谓“大而不倒”的说法,在雷曼兄弟轰然倒下时,完全证明金融界没有什么神话不能破。行业的风险和职业的压力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大,跳楼、卧轨等令人咋舌的噩耗常常见于报端。
就在这时,“掌握自己命运”、“自己做自己的老板”的口号开始流行。
曾经在全球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工作过四年的杰克曼,开了一家为年轻人做职业培训求职指导的公司。他的Blog有23万的粉丝。在他看来金融行业的人干着“单调沉闷苦工般的、无目的无意义的工作”。
看来,20世纪最吃香的——在大公司求一份职业的工作方式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即使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选择投行这样的工作,也只是将投行或者大型企业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试验场,从中学会管理、学会经营甚至学会吃苦耐劳等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位曾经的会计师描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表示,曾经在所谓“四大行”之一公司工作的经验带给她很多面的影响,因为她看到身边很多人受抑郁症、工作压力过大甚至癌症等导致的身心困扰,有人甚至为此不得不长期病休在家。
人们对职业或工作认知和态度的变化,也引起了职场和公司人事管理方面的关注。在毕马威负责人事工作的布莱克本认为,近些年在公司处理招聘和离职人员过程中,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种转变。他认为2000年之后入职的毕业生,任职期相较于他们的前辈大大缩短。大多数年轻人视在毕马威的工作是他们职业生涯“实习期”的延伸。一般经过两三年的工作,获得了一定的资质和经验后,他们就会考虑离开。为了留住人才,公司必须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大多数离职的人,很少有抱怨薪水太低的,而常常是他们因为有更好的职业愿景或者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挣钱方式。
很显然,金融城里奖金数额大幅减少、大批裁员随时发生、从一而终的工作理念几乎丧失殆尽、工作强度导致生活失衡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人们对金融行业工作的向往程度和忠实度大大降低。很多在商学院进修高级管理课程的,并非全部是为了去大公司求职,而是为自己创业做准备。
今年6月,有统计显示,伦敦金融城的职位空缺位数环比增长了56%。而8月的数据显示,同比上升了14.8%。这些数据一方面提示,金融业正在恢复状态,另一方面也显示,金融人才流向他处的潮流会被更多人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