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票”三季报值得期待】自上周开始,A股进入上市公司公布三季报的时段。三季报的优劣不仅预示着一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整体业绩,同样也为市场未来的走势做出了指引。长假过后,A股持续回暖,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小票”走势尤为强劲。
自上周开始,A股进入上市公司公布三季报的时段。三季报的优劣不仅预示着一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整体业绩,同样也为市场未来的走势做出了指引。长假过后,A股持续回暖,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小票”走势尤为强劲。
小盘股逞强,创业板上周和10月以来涨幅分别为10.48%和17.59%,创业板分别上扬8.09%和13.73%,而上证综指则要逊色许多,涨幅分别只有6.54%和11.09%。在此背后,创业板和中小板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预告起到支撑“小票”走势的作用。
创业板强者恒强
统计显示,截至10月16日,共有170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或者报告。中小板和创业板业绩预告和报告披露率超过99%,深市主板披露率为58.03%,沪市主板披露率为17.51%。
从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来看,剔除券商的中小板(考虑到国信证券、西部证券、山西证券三家券商对中小板业绩扰动较大)以及创业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9%、23.5%,剔除券商的中小板相对中报的18.3%小幅回落,创业板相对中报的21.1%略有提升。从单季度来看,剔除券商的中小板、创业板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6%、25.9%,相比第二季度的21.6%、35.8%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
海通证券认为,很长一段以来,市场对于成长股三季报业绩的担忧持续存在,创业板又成为市场“围观”的焦点。不过从业绩预告显示的真实业绩看,似乎并没有像多数投资者想象得那么差。
根据三季报业绩预告,所有创业板公司、100家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和25家创业板指数权重股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均值分别为25.9%、56.7%、75.9%,相比二季度的35.8%、48.3%、106.6%创业板的整体情况虽有所回落,但以创业板指和指数权重代表的龙头公司绝对增速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强者趋势延续。
据统计,在创业板中,共有55家公司的三季报业绩增速在50%以上,且相比中报和去年年报加速,这55家公司主要分布于计算机、电气设备、电子等行业之中。
考虑权重股东方财富和同花顺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2247%、2050%,进一步剔除看,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创业板指数权重股净利润同比增速依旧维持在42.4%、40.9%的相对高位,前者较二季度28.7%大幅回升,后者则较二季度55.8%有所下降。
除去三家券商的中小板上市公司、100家中小板指数成分股和25家中小板指数权重股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同比均值分别为14.6%、13.9%、31.2%,相比二季度的21.6%、12.8%、37.8%虽然整体有所回落,但中小板指、指数权重股业绩基本趋于稳定。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目前主板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披露情况仍然较低,因此A股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的总体情况只能从上市公司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以及行业情况等方面进行预判,预计前三季度下滑4.6%至14%。
几家欢乐几家愁
A股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除宏观经济放缓导致的主营业务利润萎缩外,在A股6月中旬开始的断崖式下跌也让众多公司吃到了苦头。
从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的上市公司各季度的投资收益来看,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在逐季提高,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15.9%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20.5%,再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26.4%。
A股2015年上半年的整体投资收益达到4987亿元,而非金融行业整体投资净收益达到1425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为27.4%,达到历史最高。若剔除投资净收益,A 股2015年中报业绩增速将从-4.5%下降至-14.5%,投资收益提升是A股2015中报业绩改善的重要因素。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乔永远认为,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的上升源于国内经济增速逐步下滑,需求低迷,而A股在2015年6月15日以前的系统性上涨表现出来的赚钱效应也吸引企业加大资本市场投资。但2015年6月15日之后,A 股市场经历过“股灾”和震荡寻底,预期在宏观基本面进一步下滑的基础上,投资收益提高的增益作用会消失,加剧A股三季度业绩的下滑。
投资收益下滑是所有上市公司共同的痛,但极有可能被ST的公司和已经“披星戴帽”的公司现在已经进入最后一搏的时段了。
统计显示,在沪深两市已经发布三季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49家企业2014年年报和今年前三季度预告均亏损。从所属行业来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能源与材料行业,以煤炭、钢铁类最多。
在预计亏损总额排行榜上,韶钢松山、煤气化和攀钢钒钛占据前三。韶钢松山三季业绩预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将亏损16亿元,韶钢松山去年已经亏损13.88亿元。
与那些面临“披星戴帽”的公司的相比,留给已经被ST公司的时间不多了。截至10月16日,两市51家ST公司中,已有32家已经发布了第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1家ST公司预计三季报将扭亏为盈,但还有19家业绩持续亏损,将迫使公司不得不将“保壳”视为公司第四季度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