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房地产不需要“好声音”
财经时报| 2015-10-19 17:55:24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任何时候都缺“好故事”、“好声音”。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任何时候都缺“好故事”、“好声音”。

  国内多家地产大佬近来宣布停止拿地。但给钱就站台的财经评论员前面站台时刚说过“一线城市不是房产商避风港”,过几天又号召人们:“在人民币购买力不可遏制下降的复杂格局下,要把购买力配置到中国一线城市,中国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安全点”甚至有站台客称,“没有一座城市因高房价衰落”。好在还有清醒的、懂经济学常识的主政者,重庆(楼盘) 市市长黄奇帆很快就戳穿这马屁精的话,他在公开场合驳斥这种胡侃瞎掰:“别以为地价高了赚钱,政府收入高了就是好事”,“工商企业营商成本过高,导致经济萧条,无法良性运作,人气都转到了房产泡沫上去,而不务实业,最后毁了这座城市,后果很严重。”

  连续两年在黄金周前有针对性地出台救市组合拳,说明前几年地方政府大规模土地供应导致房地产过热形成的“堰塞湖”般的高库存难以化解。2013年底,官方公布的库存为6.4亿平方米。住建部多次表示,“当务之急是要采取一切手段来消化高库存”,但其实效果不彰。从所接触的一些开发商看,大房型、大平层、别墅类地产库存难以消化。商业银行畏之如虎,惜贷慎贷,房地产贷款低速增长去年只增加了0.6%,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逃离房地产。所以,去年提出的可以申请变性和改变产品类型,滞销项目可以申请调整户型,即大户型可以分割来卖。变性内含着巨大的级差地租,不同性质用地转换成本差距极大,其审批过程极易滋生寻租、腐败和利益输送。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大手笔的“救市”中潜伏着巨大道德风险,这些年出事的多是因为土地问题而泥潭深陷。

  值得注意的是,国庆前,花旗银行发布了一篇让全球投资者忐忑不安的报告。报告不仅指出主宰市场的“央行效应”已经破灭,甚至全球信用也在过去的10-15年急剧透支,信用扩张一直在推高资产价格,房价在这15年内也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顶峰,然而房价就涨到这里了,再无空间可涨。房地产在全球范围作为一个资产类别,在未来的10年已经不再具有良好的投资吸引力。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疯疯癫癫的财经评论员还依然号召人们去价格涨到天上去的一线城市配置房产,说那里“是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安全点”。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在贵阳透露,全国新城区规划人口高达34亿,这意味着发展了十几年的中国住房市场进入一个难以想象的大跃进年代。最终,整个“空城”、“鬼城”的风险则完全砸在购买住房者及银行手上。

  日本房价泡沫表明,什么“大城市是经济危机的最后一个安全点”,什么“没有一座城市因高房价衰落”,只是拿惯了出场费和站台费的三流专家哄开发商高兴的口彩,你要当真就“好傻好天真了”。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