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停牌“躲跌”不可取】上市公司停牌多的现象受到市场关注。一项统计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停牌的上市公司仍有430家左右未复牌。
上市公司停牌多的现象受到市场关注。一项统计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停牌的上市公司仍有430家左右未复牌。其中,7月和8月起停牌的上市公司仍有逾180家未复牌。有投资者形容称,部分A股公司成为了停牌“钉子户”。
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停牌,并非均属于太任性或停牌理由不充分。近年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资产收购等重大行动的实施力度加大,停牌的数量大幅增加。例如,国企改革涉及多家公司停牌。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发展、中海集运、中海科技等5家中远、中海集团旗下上市公司8月10日起停牌,至今尚未复牌。
需要看到的是,今年6月中旬A股见顶回落以来,增持与停牌成为上市公司自救的两大招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停牌躲避暴跌行情的行列。特别是7月份上中旬,A股“千股跌停”的同时出现了“千股停牌”。7月7日晚间,沪深两市新增660家上市公司申请停牌,到8日早上又有41家公司公告临时停牌。7月8日的交易中,停牌公司的数量多达147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一半以上。
这些公司高挂“免战牌”主要为了躲避大盘暴跌。A股见顶回落至今已有4个多月,市场交易行为逐渐回归理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复牌。不过,部分公司至今没有复牌。有的公司停牌的真实目的在于避险,防止因股价暴跌而给大股东带来股权质押的风险。假如听任股价暴跌不止,部分公司的大股东有可能因平仓而丧失控制地位。
从停牌到复牌,不少公司先是宣布筹划重大事项,接着声称“未能就相关事项达成一致”。对此“虚晃一枪”的做法,各方存在不同看法。有支持者认为,停牌在大盘遭遇罕见的连续暴跌时实属无奈之举,对市场稳定及保住大股东控制权等有积极作用。
但也有批评者认为,“躲跌”性质的停牌违背了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中小股东不公平。这种停牌有可能损害他人利益,特别是公募基金碰上重仓股大面积停牌,很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为了应对赎回潮而不得不抛售未停牌的股票。部分公司滥用停牌制度,对其他未停牌的公司来说不公平,还会导致股指失真。若停牌变得“骑虎难下”,长期不复牌直面市场,将致使中小股东错失大盘反弹的机会。
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引起了交易所的重视。上月,上交所共发出51份监管工作函,其中约有40份内容涉及了上市公司停复牌管理的问题。上交所在监管工作函中,要求有的上市公司加强停复牌管理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及审慎决策继续延期复牌事项。引人注意的是,ST宏盛日前因办理停复牌事项不审慎而被上交所通报批评。上交所指出,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直接影响公司股东的交易权利,尤其是长期停牌对投资者利益影响重大。公司应当基于合理正当理由,审慎办理股票停复牌事项。
大批上市公司以停牌方式躲避暴跌,这是A股市场以往没有发生过,也是不可取的做法。交易所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加强监管,进一步严格信息披露制度,遏制停牌中存在的任性行为。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也应认识到停牌只是躲避一时的暴跌,无助于提高股票投资价值,复牌后仍可能面临补跌。例如,有的公司6月上旬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9月上旬复牌后连遭6个跌停,最新股价下跌超过50%。
上市公司应对大盘非理性暴跌,简单采取停牌方式属于被动行为。证监会7月上旬要求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稳定采取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措施“五选一”,才是稳定股价、提振市场信心及传递正能量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