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利将逾8亿甩卖 与青岛啤酒合资公司
财经时报| 2015-10-20 01:40:07

  【三得利将逾8亿甩卖 与青岛啤酒合资公司】“试婚”三年后,青啤决定不跟三得利一起过了。虽然没有直接说是“性格不合”,但1+1没有大于2的确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得利将逾8亿甩卖与青岛啤酒合资公司

  “试婚”三年后,青啤决定不跟三得利一起过了。虽然没有直接说是“性格不合”,但1+1没有大于2的确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0月19日,青岛啤酒(600600.SH)发布一系列公告称,公司决定收购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持两合资公司各50%股权,交易对价为8.23亿元。“啤酒行业小规模的跑马圈地始终没有停止,本次收购对巩固发展自身的优势市场,对青啤公司长远整体布局意义重大。”青岛啤酒方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称,这也会进一步增强公司一体化运营能力。

  三年前,双方看中的是彼此在上海市和江苏省全域的优势资源互补,希望共同做大区域市场。然而,扎根上海的三得利,尽管由自主经营模式转向合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仍难突出重围。事实上,2014年三得利向汇源果汁出售饮料业务,就已显示其欲淡出中国市场之意。

  啤酒专家方刚更是直言:“啤酒业今后是大人们的游戏,小朋友们需要远离了。”目前,包括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000729.SZ)和嘉士伯在内的啤酒五大集团,共同占领啤酒市场近80%份额,不仅如此,新一轮寡头格局仍在进一步加剧,百威英博日前与SAB之间的收购就是信号。

  婚变

  时针拨回至2012年6月。彼时,华东当数全国啤酒消费重点区域,2011年产量占全国15%,其中,上海和江苏占到6%。基于此,华东市场也是啤酒企业必争之地,一场并购潮正向华东袭来。2012年2月拿下江苏三泰啤酒后,华润雪花又以8.7亿元收购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49%股权,以及上海亚太啤酒有限公司100%股权。8月2日,华润雪花斥资2.7亿元收购西湖啤酒55%股权,进而实现全资控股。

  在雪花的步步紧逼下,1984年就进入中国并牢牢占据上海市场50%以上份额的三得利啤酒,销量萎缩到40万吨左右,2011年更是亏损1.7亿元。

  危机当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三得利携手青岛啤酒共同对抗华润雪花。2012年6月6日,青岛啤酒公告称,公司与三得利中国将各自在上海市及江苏省全域的目标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重组整合到两家合资公司,包括一家事业合资公司和一家销售合资公司。

  其中,事业公司以青岛啤酒的全资附属公司松江公司作为平台,并由该公司以13.36亿元受让三得利中国旗下的三得利上海、昆山、江苏,三得利光明等公司相关事业目标公司股权;销售合资公司则是青岛啤酒与三得利各自以现金1000万出资成立,主要负责双方在上海市及江苏省全域整合后的所有啤酒业务的营销企划、销售、物流、供求、销售服务以及促销广告等事项,将销售三得利及青啤包括啤酒、饮料等产品。

  两家合资公司中,青岛啤酒和三得利各占50%股权。当时有分析称,青啤与三得利合作后,不但能省去竞争所耗费用,且两者市场份额加起来已经超过40%,完全有能力与雪花竞争。“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高度竞合的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大企业之间联合也是很正常的商业考量。”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如是称。

  值得关注的是,在联姻青啤之前,三得利中国旗下业务已经元气大伤。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2010年、2011年三得利拟进入事业合资公司的目标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44万元和-32万元;拟进入销售合资公司的目标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1.7亿元。

  合资后,根据青岛啤酒方面最新披露的数据,记者统计后发现:2014年、2015年1月1日至6月28日事业合资公司及其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083万元和1186.7万元;销售合资公司及其子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和-1.1亿元。

  方刚对此分析称,很明显,“双方协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知道,销售合资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是要与青岛啤酒合并的,因此,出于上市公司业绩考虑,青啤方面必须解开这个死结。

  “上海和江苏区域均为青岛啤酒的重要产品市场,事业合资公司和销售合资公司下属子公司也是公司重要的生产经营实体。”青岛啤酒方面称,收购三得利所持合资公司股权后,公司将进一步增强一体化运营能力,提升资产整体运作效率。合资公司主营“三得利”和“青岛啤酒”两个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苏部分地区进行生产销售,年销售额大概在21亿元人民币,2014年卖了8600万箱(20瓶/箱).

  败退

  三得利在中国市场进退之间,折射了啤酒业寡头时代格局下:这是大人们玩的游戏,小朋友们请远离。

  1984年,三得利在江苏连云港成立中日合资的中国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进军中国啤酒市场。1996年,三得利正式登陆上海。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三得利在上海市场约占30%份额,相当于三得利在日本全部啤酒类产品的一半左右。那么,为何又心生退意了呢?

  据外媒报道,三得利方面是这样解释的:与青岛啤酒继续合资经营无望取得较大增长,将在华业务的重点转移到红酒和洋酒。

  三得利的研判应该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其中,中国啤酒行业消费大环境的低迷应是主因。2014年啤酒行业全年累计产量同比下降0.96%,为近20年来首次负增长。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共生产啤酒3479.23万吨,同比下降6.12%。

  “天气因素确实影响啤酒消费,2015年全国部分地区阴雨连绵,高温天气数量明显减少。”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公消费政策对啤酒业影响有限,因为正式商务、政务宴请很少使用啤酒,啤酒主力消费仍是农民工、普通居民和年轻人,房地产投资下滑也因此抑制了啤酒销量增长。

  方刚认为,随着国内啤酒业近80%份额集中到前五大集团手中,未来啤酒业只是大人们玩的游戏,诸如三得利、麒麟在内的“小朋友”们,需要远离了。

  “地盘决定品牌,实力决定魅力。”方刚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这是啤酒业发展的规律,该行业一直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地盘争夺战已经进入尾声,小品牌及后来者想入局分一杯羹的难度越来越大,接下来就将主场交给巨头们吧。

  值得关注的是,1984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三得利为何没有像百威英博那样,抓住中国啤酒市场的机会呢?

  一位曾经在朝日啤酒工作过的管理人员向记者分析称:“日资品牌在生产、销售和管理方面相对刻板,太过于教条,很难读懂中国本土经销渠道上的文化。”在这方面,与白酒企业水井坊(600729.SH)的情况类似,外籍管理团队在中国本土运作市场方面,始终存在隔阂。

  朝日啤酒成立于1889年,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先后出资入股杭州西湖啤酒、福建泉州清源啤酒、烟台啤酒、北京啤酒。2009年4月底,朝日啤酒从百威英博接手青岛啤酒19.99%股权,目前仍为青啤第三大股东。

  “入股青啤后,朝日啤酒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策略已经达到,因此自身品牌投入力度有限。”上述人士称,面对难以逆转的大环境及寡头格局,包括北京啤酒在内的中小品牌不进则退,日资啤酒品牌也不例外。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