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关系扭曲 银行最终也将受害
财经时报| 2015-10-20 02:50:13

  【银企关系扭曲 银行最终也将受害】近日,华东最大的纺织企业宝利嘉破产倒闭,董事长葛福春在“告社会各界和宝利嘉员工书”中屡次提到企业倒闭的原因是各家金融机构密集收贷和政府没有兑现政策承诺,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近日,华东最大的纺织企业宝利嘉破产倒闭,董事长葛福春在“告社会各界和宝利嘉员工书”中屡次提到企业倒闭的原因是各家金融机构密集收贷和政府没有兑现政策承诺,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当市场兴起投资热点时,就会有大量资金涌入其中试图分羹,这同时也很容易使这一行业逐渐形成泡沫,比如这几年房地产业就是典型。资本跟风扎堆的好处是产业很容易做起来,坏处是产业的泡沫被越吹越大,最后要影响整个经济面。市场资金都喜欢泡沫,但对银行来说泡沫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资金流动到泡沫产业会导致银行放贷能力减弱,企业融资就要受到牵累。而企业不光受到银行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资金运动的影响,当某个产业持续不断给人赚钱很容易而门槛又很低的印象时,其它企业要融资肯定要付出高于那个赚钱产业的利率,人们才会肯借钱给企业。

  资金价格的蝴蝶效应于是就产生了:房地产泡沫推高资金价格泡沫,企业用高成本资金制造产品,要么就是偷工减料,要么就是到低工资成本地方或政府承诺优惠的地区去生产。所以,当资金价格居高不下时,企业更在意眼前如何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而不会有多少精力去关心远期的产品研发,久而久之企业便失去了竞争力。

  解释这些,只是说明当前企业困境不仅在于企业本身,而在于金融市场对企业的态度,企业当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银行抽贷。要激活企业的竞争活力,政府要从税收、资金价格、放开准入、破除垄断等方面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摒弃以往那种厚此薄彼的产业保护,除了这些,解决不正常的银企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陷入紧张,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政策可预期性低,企业难以预判形势变化。很长时间以来,投资、消费、出口支持着经济增长,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当然也会对投资义无反顾,企业也以为只有规模上去了就是在做大做强,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在政策银根宽松下,政府招商、银行授信、企业扩张三种力量一拍即合,但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银根收紧时,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扩建还在进行中,而银行信贷资金闸门却提前关上了,企业被晾在半空求生不得,求死无门。

  第二,银行对市场的判断会影响企业信贷的持续性。当经济出现风险时,银行首先想到的是自身资金的安全,这个想法当然无可厚非,特别是银行的贷款对于责任人有着严格的追究制度,市场风险提示级别不断升级,银行经理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及时收回贷款,所以他们会用尽各种办法让由自己经手的贷款快速收回。甚至只要出现一点点不利的信号,哪怕企业经营活动完全正常,贷款即使没有到期,银行也可能会找出理由提前终止贷款,而这又很可能引发“踩踏式”收贷。银行的安全警戒级别在恐慌中提升,踩踏式收贷变成了重复碾压,使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第三是银行自身活力下降不得不提前终止对企业的授信。有些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不是很稳定,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他们要维护好客户的关系,只有通过同业拆借来维持关系户的授信,在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方,银行的剩余资金充足,一般双方互调资金余缺、多拆借给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银行,但当房市、股市、互联网等一轮又一轮的吸金之后,一旦银行出现流动性缺失时,银行就将已授信的企业贷款提前收回,以解自身之急。

  总之,银行抽贷多源自银行对市场变化的态度,就像人们对银行支付能力产生怀疑时会产生挤兑一样,银行对实体经济产生怀疑也会造成连锁抽贷。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恢复银行对市场的信心,而信心只能来自于简政放权、来自于真正地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行政干预和资源垄断破坏着市场的运行规律,银行作为强势一方可以轻易决定企业的生死,但银行与企业是共生关系,如果企业受到伤害,那么离银行受到市场惩罚还能有多远呢?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