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医生”一键上门就诊 滴滴:叫车替代挂号
中国新闻网| 2015-10-20 09:30:03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江苏台记者丁凤云 刘雨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由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和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推出的“一键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免费服务,正在南京、北京、上海、杭州四个城市展开。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出行”APP呼叫,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而且还会赠送免费的健康药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多名专家医生也参与其中。

  不用跑去医院排队等候,医生坐着专车上门问诊,不但免费,还送医药箱,听着挺诱人。但根据卫计委在《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中的规定,职业医生只能在医疗机构做诊断、开处方,换句话说,上门问诊的医生只能提供健康咨询,却不能治疗疾病。那“上门就诊”还有意义吗?“滴滴医生”究竟是医疗创新,还是营销噱头?

  在滴滴出行的APP中,会看到一个“叫医生”的选项,点击请求以后,会有后续的一个服务流程,滴滴再送医生上门服务。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全科医生李旻瑶这天上午接诊了3例预约患者,分别是肠胃不好、有感冒症状和腰腿疼痛,经过初步上门看诊,这3名患者将被接到医院本部做进一步诊治。

  李旻瑶说,他们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还是有一些区别,相当于在诊疗的第一线,到他那里先判断他有没有必要再到专科医生那里去检查,再去诊治。就是充当这个角色。

  当然,医生也不是想约就能约的,李旻瑶说他们要先和患者电话沟通,情况紧急的依然建议对方拨打120求助,需要仪器辅助诊治的,也会提前告知:“因为有的病人真的比较紧急的情况,没办法,这个不能代替120的。如果说我们觉得可以上门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包括后期做一个分级诊疗的活动,我们会到他那里去。有些人真的没办法出门的话,其实我们主要就是为这一部分人来服务的。”

  在卫计委的规定中,只有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职业医生只能在医疗机构做诊断、开处方,除此以外,只能提供健康方面的咨询,所以准确来说,上门医生只能提供咨询,决不允许开展医学诊断治疗,滴滴总部公关部蔡婧嫣说,他们做的就是叫车替代了挂号:“可以理解为20几个挂号放在了移动的车里,挂号的方式变成了叫车。目前没法把拍片验血、这部分需要去医院医疗的东西还是没有办法搬到车上来。如果建议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这部分可能可以走绿色通,后续在医院进行完。

  突发不能上门,诊断不能完成,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此并不看好:“网上挂不是挺方便的嘛,有些专家号很难挂的。有这个需求得看去哪个医院,实用性不是很高。”

  “医疗上门服务”只提供咨询和诊断,到底能不能治好病?这种模式又能不能颠覆“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其实,“滴滴医生”这一新生事物,既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也有一些让人困惑的地方,亟待厘清。

  问题一:医生本来就很忙,上门问诊还要花不少时间在路上,提供上门服务后,原本稀缺的医疗资源会不会更紧张?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医生张发明认为,技术服务多元化,这种方式的存在是有一定的价值,虽然说医疗资源紧张,但是不是说所有都达到不可挖掘的程度,第二点就是说不可能针对所有人都这样,那不可能实现,对于少部分需求,少部分适合的对象完全是可以的。当然,这个服务就不是普通的服务。

  问题二:医生上门就诊,费用该怎么计算?阿里健康公关经理胡楠表示,目前只是试行,未来专家出诊会考虑医生的报酬问题。

  胡楠说,名家名院的医生本身都是很忙的,这次免费上门的服务,相关的费用是由院方、我们还有名医主刀来共同的把它覆盖掉,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其实医生还是很愿意参与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的。

  问题三:现在看病,都是检查先行,医生拎包上门不能用设备检查,能解决问题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医生张发明表示:我的个人网页里面是230万人次的访问量。比如说病人在我这里疑难情况,治疗回去了以后,他很远,云南啊广西啊,再来看一趟,医疗成本远远低于路上的成本,这种情况下,当地做个检查,发个照片发给我,就解决了。不是说一棍子打下去,所有人都行,所有人都不行,这都是不适合的。

  由此看来,在“上门医疗”,或者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生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继续上线服务等,都需要明确,防止错误诊断、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不过,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都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既然已经研发出“互联网+出租”、“互联网+医疗”模式,接下来,对应的“互联网+监管”的模式也需要创新和完善。我们也期待,进一步的配套服务和监管措施,能够尽快出台,让“互联网医疗”使用者能够用得安全、放心。

分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