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 8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被媒体誉为国务院给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一份“大礼包”。其中最核心的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改革后,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了基层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让小学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从而拓展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职业地位等。
那对于330万的乡村教师而言,这份“大礼包”意味着什么呢?他们能不能均等的分享呢? 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乡村教师评定高级职称还要面对两个难题,一是本单位的高级职称岗位数量,二是论文。
熊丙奇: 这次中小学职称评定改革里面也提到了,职称评定要在岗位框架之下来进行,也就是说在乡村学校里面也有相应的高级岗位,如果说你没有这样的高级岗位,或者说你乡村学校相对城市学校来说,要少的多得多,那很显然,乡村教师在评审高级职称的时候,就肯定面临很大的阻力和难题。
另外,在评价标准上,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评审,都存在着重视论文、重视学历的倾向,如果是重视论文、重视学历,那乡村教师在这样的一个标准之下,其实存在非常大的劣势,因为在乡村学校里面,这些老师可能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而相应的开展课题研究的条件也比城市学校差的多,因此要让他们获得一样的论文的成果,实际上是很难的。
对于330万的乡村教师而言,领取这份“大礼包”有点难。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编制少、职业尊严感不高……一直以来,种种问题困扰着乡村教师。对此,熊丙奇建议,既然是大礼包,就应该名正言顺的向乡村学校倾斜,重视教学的综合评价。
熊丙奇: 应该适当地向农村学校倾斜,也就是说乡村学校的高级岗位应该比城市学校更多,而不是更少。
另外,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就明确提到,要改变以前的重视论文重视学历的导向,关注教师的真实的教育贡献和教育的能力,建立起教师的同行评价机制,再一个,在同行评价中不能简单地看教学的成果,比如说他教学生取得的分数,而应该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他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付出,简单来讲,一个城市学校的老师,他教的学生取得了平均80分的成绩,而乡村老师的学生的平均分只有60分,那60分和80分之间可能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忽视了乡村学生的基础,还有乡村学校的条件,那比如说乡村学校学生进校的时候平均分只有30分,毕业的时候是60分,他增加了30分,而城市学校学生入校的时候是70分,而毕业的时候是80分,我们要看他的一个过程性的评价。(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2015年“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名单近日揭晓,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滁洲石门岭教学点教师陈清华等10人获得金奖,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等20人获得银奖。
人社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设置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创新评价机制。预计在2017年左右实现常态化评审,实现新制度入轨。
(熊旭)今天,北京市中小学开学,记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用照片记录了各校开学第一课的精彩瞬间。(责编:熊旭、林露)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熊旭)今天,北京市中小学开学,记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用照片记录了各校开学第一课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