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与平安系完美联姻结苦果 放出豪言难兑现
国际金融报| 2016-09-26 10:11:44

外界认为,葛文耀与平安系矛盾的实质,一是股东至上文化与公司法人文化的矛盾;二是财务投资人短期套利文化与企业家产业发展文化的矛盾。

如同一场坎坷的婚姻,平安信托和上海家化先是蜜月之旅,而后分歧和矛盾逐渐显现,并一发不可收拾。曾经佳偶令人羡,最终一个铁石心肠,一个枉自嗟叹,双方反目成仇。

“3年前的今天,我离开了家化。仅3年,这么优秀市场和财务基础的企业,注定被搞得败落了。”日前,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在个人微博上的一番话,将大家的视线再度拉回到多年前的“权斗之争”。彼时,上海家化大股东平安信托成功“夺权”,葛文耀败走令外界扼腕叹息。

改制之前的上海家化,是上海国资委绝对控股的国有企业,董事长葛文耀是政府任命的国资股东代表,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把手,外界甚至将其称为“家化之父”。

熟知上海家化的人都知道,没有葛文耀,就没有当年的家化。葛文耀走后,如今的上海家化可以用“失去生机”来形容,资本市场表现黯淡无光,甚至多次发布退市风险公告。

完美联姻结苦果

一个是中国平安系坐拥金融全牌照的投资新宠平安信托,一个是上海滩知名国企上海家化,曾被看作“产业+资本”完美融合的联姻,还是结出了“苦果”。

颇具戏剧性的是,当初把平安信托引进门的,正是葛文耀。

2011年11月,平安信托击败一众竞争者,以51.09亿元受让上海市国资委持有的家化集团100%股权,击败海航,坐上家化第一大股东位置。

尽管当时海航给出的条件更有“含金量”——报价高于平安信托6亿元,但家化方面提出3年内不融资的“毒丸”计划,逼退了频繁使用再融资杠杆的海航。

彼时,平安信托极有诚意地提出了五大收购承诺原则,九项收购承诺细则,除了保持家化集团和上海家化资产、人员、财务等独立性和一定时间内不变外,平安信托给出追加70亿元投资、帮助家化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在上市公司层面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等条件。

最终,平安信托的诚意和理念打动了葛文耀,双方进入了持续一年的“蜜月期”。上海家化于2011年和2012年都交出了不错的年终“答卷”。

但好景不长,2012年11月19日,葛文耀在微博点名抨击平安信托,令其与平安信托的矛盾公开化。

当年,葛文耀一直力推并希望在改制后实现的“股权激励计划”,但受到平安信托的阻碍。此外,双方在公司未来发展上也各有想法,且家化方面对平安清理集团资产的做法颇为不满。在2012年12月18日的股东大会上,因为投资海鸥表项目的分歧,二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2013年5月开始,双方相互攻击震动整个市场,甚至触动政府层面调解,才暂时偃旗息鼓。

但葛文耀团队与平安系的内斗还在持续。直至2013年9月,以葛文耀一纸辞呈,平安系以胜出的结果结束了这场纷争。两个月后,平安指派长期在外资任职的职业经理人谢文坚出任新董事长。

“葛文耀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其于1984年就在上海家化工作,于1996年起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对身边的同事都很好。”一位与葛文耀相熟的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谢文坚上台后,在战略规划、品牌构架、供应链、组织与人事、薪酬与股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首先是整顿内部元老人物:2014年6月,葛文耀的“旧人”王茁总经理职务遭解除,董事职务亦被投票罢免。同时离职的还有公司总会计师兼财务总监丁逸菁。

业界称,这样的争斗在A股市场并不陌生,每当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斗得不可开交,除了公司经营和其他股东利益受损外,公众看到的,是一个不健全的股权文化,以及资本的强大和残酷。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付建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重组并购频繁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博弈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大股东还是管理层,都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或控制权,或话语权、人事权而内斗不断,结果只会使多方无谓受损。

放出豪言难兑现

在履新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谢文坚放出“豪言”:2018年实现上海家化营收120亿元,且跻身中国市场份额前五的规划目标。

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整个日化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增速显著下降,上海家化要实现120亿元营收,意味着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要达到23%,几乎超过整个市场增长率的一倍,十分困难。

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对社会消费品连锁机构(百货、商超、专卖店、便利店等)的调查,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其中31家企业销售增长为负,是百强统计以来增长水平最低的一年。近几年来,百强销售增幅持续下降,2010-2015年的销售增长速度由21%下降至4.3%。同时,百强企业门店扩张速度放缓,关店数量上升。2015年,百强企业平均新开门店115个,同比下降16%,平均关闭门店62个,同比上升39%。

其中,化妆品行业也增速下滑。数据显示,2013、2014、2015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增速逐年下滑为13.3%、10%、8.8%。而国际大牌通过跨境电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根据上海家化公布的2015年年报:2015年实现营收58.46亿元,同比增长9.58%,6年来第一次营收增速低于两位数;净利润为8.18亿元,同比下降6.38%,为扣除非净利润10年来的首次下滑。

今年8月15日公布的2016年半年报表现愈发难看:“营收净利双降”。上半年实现营收30.66亿元,同比下降4.64%;净利润3.72亿元,同比下降41.89%。

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实现目标,还得借助行业并购来完成。

在平安入主家化前,葛文耀就曾表示,未来家化将重点启动两个投资平台,其中上市公司平台专门做与化妆品有关的业务,而集团平台做化妆品以外的业务。当时,葛文耀还透露,2011年底完成股权改制后,家化将通过收购兼并来加速发展。但这一计划因为平安信托的入驻宣告“流产”。

葛文耀曾在微博控诉平安信托:“平安进来后,家化集团便名存实亡,只有卖资产。”

“平安信托的身份是,以短期套利为目的的财务投资者,对平安而言,家化的历史、企业文化、使命和愿景,都不那么重要,均可抛之脑后,说白了,只看投资回报。”一位接近上海家化的行业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当初葛文耀在选择战略投资者时,曾强调拒绝短期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其选择平安,正是看中了对方的资本实力,认为对方会长期持有家化股票,投巨资支持家化产业发展。但事实上,这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上述人士直言,作为资本运作者,平安看中家化的,更多是家化资产增值,所以家化到了平安手里,轨迹不会完全朝着葛文耀的方向走,这是可以预见的。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