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深圳交出亮眼成绩单 近千深企到对口地区投资兴业
深圳特区报| 2024-07-26 13:54:31

深圳如何结合自身实际,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推动建设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个市级产业转移园区和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实现通村道路硬化、村庄直饮水集中供水等六个100%全覆盖……自省“百千万工程”部署以来,深圳紧紧锚定三大重点任务,担重任,挑大梁,当尖兵,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和更高质量迈进,在开局之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昨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举行。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韩荡介绍深圳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相关情况,并与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党组成员、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阳卫国,福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曾乐非,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执行副总指挥赵文三,就深圳助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举措与成效、深圳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形成的亮点特色等情况答记者问。

构建体系 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韩荡表示,深圳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通过构建有力的指挥体系、“1+7+11+X”政策体系以及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实现了首年“百千万工程”工作的良好开局。在5月9日召开的全省“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2023年深圳在21个地市中位列第一,全省15个创先类区中深圳涵盖6个,福田区排名第一。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全域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韩荡介绍,深圳在“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基础上,加强协同、加快融合,推动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经济发展态势不断向好,2023年全市6个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升级,实施首批40个城中村统筹规划和整治提升试点,完成230个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水显著提升,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25万座,新增托育机构托位超2.4万个,建设筹集保障住房21.5万套(间),新增医院床位9200张,新增社康机构54家,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举措。

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提级跨越发展。韩荡表示,深圳抢抓《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施行契机,集中力量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集群逐步成型;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小漠港发展能级,开通7条外贸航线,累计出口汽车5万辆,成为华南新能源汽车滚装出口新基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通村道路硬化、村庄直饮水集中供水等六个100%覆盖,建设5条“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完成4个美丽圩镇试点街区建设,全面完成农房风貌提升和绿色农房建设任务。

辐射带动、协作共赢,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韩荡介绍,深圳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安排资金63.5亿元,选派480余名干部常驻当地县镇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助力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推动建设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个市级产业转移园区和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投资兴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持续深化周边城市协同,加快建设深江铁路、深惠城际、地铁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等跨市轨道交通,强化与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市协作,实现区域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

深圳还承担着对口帮扶协作的使命。在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过程中,深圳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单向帮扶,而是发挥科技、金融、市场、品牌和规划建设“五大优势”,致力于双向合作共赢。

发挥优势 打造“百千万工程”精彩样板

韩荡表示,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深圳积极发挥科技、金融、市场、品牌以及规划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深圳特点、具有深圳特色的特殊路径。

不断提升全面协作“含深度”。2023年以来,积极输出深圳技术、深圳经验和深圳产品,在对口地区建立“菜篮子”基地16个,组织推动77个特色农产品获“圳品”评价认证,创建13个“深圳农场”,引入华为、荣耀、比亚迪、大疆等67家深圳知名品牌入驻。

不断强化资金使用“集约度”。2023年以来,深圳共安排60余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帮扶协作,与对口地区共建了4个市级产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01家。同时,集中资金推进民生保障,广师大河源校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等一批重大援建项目持续发挥效用;援建的深河人民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汕尾市中医医院极大地提升了河源、汕尾乃至整个粤北、粤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

不断增强协作项目“效用度”。深圳坚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累计推动产业协作项目53个,总投资330亿元,促成与汕尾合作的红海湾海上风电登陆深汕等一批亮点项目,与汕头市、潮州市合作实施充电桩基础设施、农业新品种等项目,在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中,深圳-河源、深圳-汕尾结对帮扶协作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

各具特色 走出城乡区域协同新路径

曾乐非介绍,福田区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的典型区,走出一条中心城区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效路径。首先明确“干什么”,锚定城区、街社、区域协同“三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党建引领强基、现代产业引领、空间拓展提质、营商环境创优等“十大行动计划”;着力解决“怎么干”,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推进实施机制,在街道层面开展“大比武”,通过比思路举措、比动员群众、比创新创造、比实际成效,形成10个街道的示范项目;着力解决“钱从哪来”,创新推出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七种模式,已推出项目超过200个,将撬动资金超10亿元;着力解决“动力在哪”,推出“五大改革创新”,实现143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有标可依、有标可循,以107分的高分通过验收,居全国第一。

赵文三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将坚持以产兴城,聚精会神抓投资、抓项目、抓产业,以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为主引擎,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按照“1+3”基本逻辑打造合作区产业发展格局;“大台”提级赋能行动,发挥“省级指标保障+深圳政策资金+深汕土地空间”协同效应,规划建设众多产业发展台载体;实施“大招商”增量提效行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值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项目;实施“大环境”优化融通行动,加快推进交通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服务配套;实施“大民生”融合发展行动,坚持“以产兴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产城乡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邹媛)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