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2015年至2017年本级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26个总投资3.8亿元
| 2017-07-06 14:08:07

近年来,金华市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思路,不断推动农发工作上新台阶。2015—2017年,金华市本级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26个,总投资3.8亿元,累计对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6亿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493.37万元。农发项目获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两个服务”进一步提高选项立项的科学化水平。一是服务基层、拓宽渠道,积极践行“最多跑一次”。积极打造“沟通零距离、服务无极限”的农发铁军队伍,加大基层走访上门服务力度,出台各种便民措施,畅通交换渠道,提高办事效率。自2014年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纳入行政窗口集中受理事项后,金华市财政继续突破创新,2016年初开通浙江政务服务网网上申报路径。农业经营主体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可实现“一次不用跑”。以贷款贴息项目为例,2016年网上申报率达60%,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服务项目、提前谋划,加强农发项目库建设。充分调研摸底,结合全市农业发展规划,做好中短期项目储备,加强完善项目库建设。以项目库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更有规划性、节奏感,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目前金华市本级在库维护项目34个,已立项出库项目10个。下一步,将积极对接各县市的项目库,建立全市的项目库储备,为省农发办委托开展市级层面的项目推荐、评审以及先建后补试点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两个整合”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整合资金,统筹布局,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坚持“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的理念,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14—2016年,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汤溪、洋埠、罗埠三个乡镇,通过各类农发项目,集中投入财政资金8091万元,撬动社会投入约1.47亿元。2016年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高标准农田模式创新试点项目。目前,已初步建成水稻种植、生态养殖、蔬果种植、农旅休闲、文化创意等集聚的4.8万亩现代田园综合农业发展区。区域内基本实现全机械化运作,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规模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企业等,引领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无公害认证等潮流趋势,现代农业品牌效应、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二是整合资源、强化联动,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与农林水、国土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实现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与全域农业资源的有效对接。如通过与婺城区国土部门多次交换意见,自2014年起,金华市农发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立项与其整合,共同纳入区政府对乡镇的考核奖励范围,认定项目列入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同时,将2014年起的全部农发产业化扶持项目纳入金华市涉企财政补助资金信息管理系统,避免重复补助,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三、“两个多元”不断强化项目实施后续。一是多元评价、绩效导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尝试运用阶段性绩效评价方法,指导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合理化配置。2015年,从扶持方式、内容、类别等角度,对市区2009-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产业化项目开展“回头看”。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将粮食、畜牧、果蔬、茶叶等八大产业,确定为财政中短期重点扶持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在扶持方式上,贷款贴息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多元验收,分类尝试,探索项目评审新模式。根据不同的项目种类和需求,综合运用结构化评审、标准化评审、委托中介机构评审、专家库评审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验收方法,把好财政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关。如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一般采用结构化验收方式,验收组根据项目建设内容配备相应的审核成员。土建方面配备工程咨询师,科技方面配备农机专家,设施方面配备相关企业人员,财务方面配备会计专家,形成结构化验收组,开展全方位审核。而土地治理项目则一般用标准化验收方式,在完成审价基础上,设置各个层面的验收指标,逐项对比审核。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