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财政厅机关四项措施引领结对帮扶贫困村脱贫
| 2017-08-21 14:43:28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青海省财政厅与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的大石头村、本炕村和大华镇的莫布拉脑村、巴汉村共4个贫困村结成对口帮扶关系。4个贫困村总人口为514户近2000人,主要有藏、汉两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40%;平均海拔3200米以上,为脑山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差,主要生产为半农半牧。通过精准识别,4个村均确定为一般贫困村,共确定贫困户101户。其中,莫布拉脑村18户,巴汉村25户,大石头村29户,本炕村29户。主要致贫原因,除了自然条件、文化水平、传统观念等影响外,101户贫困户中,因残因病等原因致贫有81户,占绝大多数;因学、缺少劳动技能等其它因素为20户。

一、建机制配干部,聚力脱贫选准配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生活保障组、项目协调组、管理协调组、“双推双帮”协调组等四个协调小组,分别明确牵头处室和工作职责。结合4个贫困村实际,厅党组研究确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致富”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了“一联、双帮、三治”工作机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要求,制定了“一搬、二养、三种、四商、五工、六兜底”的脱贫方案,形成了前有工作队、后方有“靠山”的扶贫工作局面。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选派8名干部到4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并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厅派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管理,推进扶贫帮扶工作深入开展的措施》,对扶贫工作机制和扶贫工作队职责任务、管理监督、考核激励、纪律要求、工作协调和有关保障做了明确。厅机关为驻村干部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申请了工作经费,落实各项政策待遇,有力保障驻村工作的开展。

二、谋发展理思路,因地制宜找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厅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对扶贫工作亲自抓、亲自走访、亲自督导,带领厅机关相关处室先后16次到贫困村实地走访调研,帮助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理清发展思路,将帮扶工作积极向省市县乡的各类扶贫规划精准有效对接,把贫困村的发展纳入到县、乡发展总体部署内同考虑、同谋划,确定了本炕村、巴汉村“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申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脱贫”,大石头村“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脱贫”、莫布拉脑村“开展高原脑山地区特色养殖种植产业脱贫”等发展思路。先后协调安排资金728.4万元,支持联点扶贫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4个村分别建起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每村50万元的互助资金,安排“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资金,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积极协调西宁市财政局投入资金300万元,支持本炕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促进了结对帮扶贫困村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脱贫。

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克难打造精准脱贫的“战斗堡垒”。坚持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融合,注重提升结对帮扶村党支部自我脱贫能力,发挥党员致富能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力求脱贫工作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2016年11月,组织结对扶贫村两委主要成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进行党建和扶贫专题培训,提升他们履行脱贫致富的主责主业能力。研究制定了《关于从严落实党支部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的方案》,建立共建帮村、认亲帮户管理台账,厅机关8个党支部与4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帮扶,136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4个帮扶村101户贫困户接亲,先后资助贫困学生40人,落实慰问金约15万元,筹措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先后30多次370余人次对101户贫困户、生活困难党员进行看望慰问,并通过开展“关爱进乡村、寒冬送温暖”“棕香端午、情暖人心”“送医送法下乡”等活动,帮助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2016年,厅机关被青海省委农村牧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四、搞协调抓落实,帮困解难当好贫困群众的“稳靠山”。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搞协调、抓落实,注重发挥村委党员、村组干部、致富能人和老同志“四支队伍”作用,带动贫困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发展高原特色养殖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制形式,种植高原特色经济植物,组织开展烹饪、刺绣、工程机械操作等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务工,有效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目前,本炕村共对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17个,已完成11个,投入资金共计1732.5万元,组织实施易地搬迁建设项目94户,29户纳入低保。莫布拉脑村已完成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提升改造工程及党员活动室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省市县相关部门共计投入70万元,成立了海成养殖专业技术合作社,4栋1600平方米的畜棚主体及附属设施建设已完工,累计已有1000多只羊出栏,向合作社参股人、贫困户及村民派发第一笔红利;全村50户农户陆续实施了异地搬迁,低保兜底贫困户2户。大石头村已完成合作社建设、道路改造、水源改造3个建设项目,6个项目正在实施;成立“生财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70万元,购入300多只藏系羊;协调西宁市财政局拨付资金200万元,用于扩大农村集体经济;向省旅游局沟通对接旅游扶贫资金300万元,利用宗家沟景区自然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目前景区已经开始动工建设;现有的56户村民进行了异地搬迁,低保兜底户2户。巴汉村成立巴汉村养殖集体专业合作社,获得上级产业扶贫资金73万元,修建占地约10亩牛羊养殖场,建设畜棚1700平方米,入栏牦牛90头,羊300多只;完成了河道治理、乡村小舞台、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落实贫困户搬迁安置项目,按照县上部署统一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全村25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

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青海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贫困村退出及贫困县脱贫摘帽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贫困户脱贫标准的6项指标,预计青海省财政厅结对帮扶的四个贫困村2017年均能实现整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