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一响开了言,老少爷们听我谈,儿女们就像堂前一台戏,常言说争高争低都枉然。”在民间艺人丁延果的抖音直播间,独特的唱腔和创新的唱词吸引了近两千位观众观看。作为涡河憨腔第四代传人,他把这项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传递给更多网友。
曾几何时,年轻人外出打工潮让丁延果的演出团队几乎解散,但依靠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他们不仅拥有超过百万粉丝,直播间的打赏收入也让团队重拾信心。在重组团队后,丁延果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小孙子都参与进来,丁延果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整天乐呵呵,笑称自己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农民艺人拥有百万粉丝
涡河憨腔是发展于涡河两岸的一个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融合了清音、琴书等民间曲艺小调和部分地方戏曲唱法,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8年被列为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丁延果这一辈,涡河憨腔已经传承了四代。
今年64岁的丁延果七八岁就开始接触涡河憨腔,1980年,他正式成立民间艺术演出团,在此后近20年时间里创作了《心里真乐呵》《和谐社会唱和谐》等一系列节目,还获得过全省一等奖。但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年轻人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丁延果的演出团队出现人员流失,加上平时演出很少,别说养活一个团队,就是丁延果一家人仅凭演出都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剧团散了,丁延果带着妻子王素英也出门打工,“老丁一直不甘心,打工的时候也提不起精神。”老伴王素英说。不过,随着经济情况好转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喜爱,丁延果坐不住了,他决心重干自己的老本行。一听说重组剧团,三个儿子也很支持,两个小孙子也参与进来,很快一个像模像样的剧团又成立起来了。
2019年底,丁延果第一次在抖音上传视频,当时他在和粉丝互动时还表示,“刚开始学,叫小孩给我传上去的。”此后300多部作品里,他把涡河憨腔中的精彩故事一一进行演绎,诸如《婆是妈》《老来哭》《谁当家》《彩礼》等反映农村现状的短视频,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点赞量近800万。同时,丁延果开通直播,传唱经典片段,分享演出日常,每次直播也有近2000人观看。
给非遗传承创新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
如何让“涡河憨腔”这项传统曲艺更好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丁延果动了很多脑筋。他在演出中不断提炼创新,把政策政策和时事融入其中,老百姓很喜欢听。群众越喜爱,丁延果就越用心,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自己创作、自己演出,2018年,他创作了十多篇以扶贫、环保、民生工程、扫黑除恶等为主题的作品,并在安徽及周边省份演出,演出场次达200多场。 2021年,丁延果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涡河憨腔的独特魅力。
“把这些政策变为唱词曲宣传,都感觉到乐呵的,还有这些扶贫、生态文明、环保、农村三大革命这些你一唱,大家感觉写得太踏实了,感觉这样最舒服,都愿意听。”丁延果介绍,他的作品都取材于乡亲们的真实故事,作品获奖不断。
而相比以往的工作形式,短视频和直播也为丁延果带来新变化。以往送文化下乡,丁延果会将全县所有的乡镇几乎跑一遍。“一个乡镇演完就赶下一个,午饭经常是在路上解决的,一包方便面,两个卤鸡蛋就对付过去了。但看到老百姓这么喜欢涡河憨腔,辛苦也值。”虽然目前演出形式从线下变为直播间,但他的唱腔已经不仅仅流传在鲁西豫南皖北的广大农村,还走向全国网友,让涡河憨腔被更多人接受。此外,不少网友在看到丁延果的表演后,还会给予打赏支持,让团队传承这项非遗文化,有了更大动力。
丁延果说,必须给“涡河憨腔”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创新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才能让这个剧种不断兴盛,代代传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