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难题,中国求索,制造业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智谷趋势| 2023-02-17 11:02:04

◎智谷趋势(ID:zgtrend)

俄乌冲突、三年疫情改变了世界很多,但有一些重要的议程却岿然不动。

其中一定包括:

争夺低碳经济的主导权,

每一个中国城市都想更快转型为零碳城市,

每一家中国企业最终都要成为碳中和企业。

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曾断言,碳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溃,可能发生在2023年到2030年。

低碳变革来得太快,尤其,当2023年真的来临。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稳居世界第一,火电占比从70%飞速下降到52%,中国在动力电池、储能领域都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不过,中国“3060双碳目标”承诺的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攻克。

而且,这一次我们可能没法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无论是中国高质量发展,还是全球低碳进程都需要中国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

image.png

中国自己的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已经来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

微软北京总部大楼是中国最早实现低碳运行的建筑之一。

分布式储能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动汽车智慧充电站、人体环境舒适度监控系统……智能物联操作系统,5000多传感器,在人工智能的管理下实现了智能协同。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储能系统,通过峰谷套利加上智慧充放电控制,实现年增收25万美元。

微软北京总部大楼低碳运行的解决方案,有不少是中国企业提出的。

这栋大楼展示了属于新动能的一面。

当然,我们还有另一面。

工业、交通、建筑,被视为中国节能减排“攻坚战”的三大重点领域。相对而言,工业和交通已经在积极践行中,但是建筑领域就慢得多。

其关键原因就是“历史欠账”太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近些年中国每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高达90%,在前端设计之初,就将绿色布局谋划其中,显然事半功倍。但对于已经落成的存量建筑,如何走上低碳运营之路?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38个中心城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超过三分之一的有10个,超过20%、不到三分之一的有22个城市,包括上海、深圳,空置率低于15%的仅有广州一个城市。

image.png

怎样让如此规模的存量建筑走上绿色低碳之路?

是挑战,更是机会。

碳达峰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良性互动后的自然过程。毕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靠无限透支资源、透支环境,保持长期增长。

一个思路是,能否像芯片对功耗的管理具体到几十上百亿晶体管那样,实现对每一部设备、每一个工厂、每一栋建筑、每一条公路……能耗与碳排放的智能管理?

即便是北京、深圳这样的超级城市,包括建筑、厂房在内的耗电单元也不会超过一枚14纳米制程的CPU。

赶超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这句话似乎要被现实再验证一次。

就在今天,海尔在青岛举办了一场智慧楼宇成果发布会,尝试用跨界思维,提出攻克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全套创新解决方案。

image.png

海尔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主题:碳索·“宇”见未来

海尔智慧楼宇脱胎于传统制造业,其推进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努力,更像是中国领先企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进建筑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的直接回应。

image.png

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绿色建筑的比例不到10%,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双碳”目标下建筑业成减碳难题关键。

公共建筑是能耗大户,每年消耗电力占中国城镇居民总耗电量的22%,其中空调能耗占比接近六成。

人们习惯于视建筑为消耗品,然而,在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