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地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加拿大的持续高温天气引发了千余次野火,野火带来的灰霾顺着大风直接吹到美国纽约,连自由女神像都变“黄”了,联合国总部被迫取消升旗仪式。
大洋彼岸的亚洲,也提前迎来了酷暑。缅甸气温攀升至45℃左右,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路面在酷热下融化,泰国部分地区的气温甚至突破了50℃。
中国也未能幸免,国家气候中心发文预测,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这些天灾的出现,不能仅用厄尔尼诺现象来解释,还跟人类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直接相关。国际能源署估计,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达到4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再创历史新高。
如何在保证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把碳排放降低最低?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
“零碳中国”在路上
在这个星球上,对“绿色”最具执念的当属欧洲。
过去,欧洲的汽油是最贵的,因为价格中包含了高昂的环保税;禁火电也最积极,即使欧洲火力发电厂已经是全世界最清洁的;甚至连政党,只因为有个绿字,也能从无到有,一跃成为欧洲最主要的政治势力……
2022年,虽然欧洲经历了俄乌战争、原材料价格暴涨、供应链短缺等危机,但依然实现了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5%的好成绩。
碳排放的追踪和计算,更是体现了欧美对零碳和碳中和的执着,其严格程度恨不得上查三代:终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料、加工、制造、运输、使用、终端处理)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要算。
为了堵住所有可能被企业钻的“漏洞”,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专门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其中严格规定:
企业直接控制的燃料燃烧活动和物理化学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电力、热力、蒸汽和冷气,以及企业价值链上下游各项活动的间接排放,都属于企业“碳排放”。
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求企业能把上述排放全都搞定,叫“价值链碳中和”。当然,能先搞定前两个也行,至少是实现了“自身运营碳中和”。
中国虽然提“碳中和”不算太晚,但各类企业的行动意愿并不强,毕竟还没有到火烧眉头那一刻(离2060年还远着呢)。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中国企业制定了“运营碳中和”时间计划表。
但现在,情况似乎在发生变化。6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和成果博览会就显示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对碳中和的重视。海内外众多致力于碳中和的企业在博览会上展示自己的零碳技术和成果。
作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就在碳博会上宣布其实现“全球运营碳中和”。说起远景,它就是进入《财富》杂志“改变世界的50家企业”榜单和《麻省理工评论》期刊“全球50家聪明的公司”名单的企业。
碳中和时代的先驱企业
远景的智能风机产品在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50GW,累计绿电发电量约270TWh,相当于替代了8000万吨煤炭,相比于火电实现减排约2亿吨CO2当量;
动力电池电芯已累计出货1亿颗,使用周期内预计替代汽油400万吨,在尾气端(tailpipe)减少1300万吨碳排放;
远景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连接和管理着全球超过600GW的新能源资产,相当于全球1/6的新能源并网装机。
这家在全球有60多个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办公园区的绿色科技巨头,竟然做到了全球“运营碳中和”,并且还得到了权威第三方机构基于 PAS2060 的认证,其中远景能源、远景动力及远景车队获得了碳信托(CarbonTrust)的认证,远景智能获得了必维集团(Bureau Veritas)的认证。
看看远景是如何实现“运营碳中和”的,你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全球都把新能源视为未来支柱产业。
从底层系统看,远景科技集团自主研发了“方舟碳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方舟”),可落实从核算Measurement、减排Abatement、抵消Offset、认证Certification的全流程、端到端的碳管理。
“方舟”是远景进行碳管理的眼睛和耳朵。目前方舟已经接入远景全球 60 多个运营的工厂、研发中心和办公室,收集基于 IoT 的实时数据,建立起全集团的数据收集网络。
有了碳排放数据,远景就能“对症下药”:
一是通过提升用能效率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是充分利用风电、光伏和储能的解决方案实现绿电的自发自用;
三是对于不具备在现场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工厂和办公室,远景持续探索使用多种方式获取可再生电力,包括场外绿电项目投资、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
在尽可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之后,2022 年远景仍然有 46,145 吨排放暂时无法通过短期举措进行减排。
怎么处理呢?远景通过资助 VCS (自愿减排核证标准)体系下碳避免和碳消除项目的方式实现碳中和。举个例子,远景出钱、贵州出力,在荒地植树造林来消碳。
远景的整套打法行云流水,把二氧化碳拿捏得死死的。
远景现在瞄准的目标是“全价值链碳中和”,也就是要把自己的“零碳方法论”分享给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携手应对可能的冲击。
目前已有超过 100 家供应链企业代表参与了远景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培训。远景为供应商提供了数字化能碳管理工具。而且,在2022年就有超过150家重点供应商已通过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进行碳披露和碳管理。
为了支持供应链减碳,远景与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给远景的绿色供应链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另外,远景还与红杉中国合作成立碳中和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
碳中和,远景是认真的。
绿色消费意识在觉醒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国老百姓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觉醒,对“零碳产品”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2022年12月,界面新闻与独立咨询机构“商道纵横”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低碳消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行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未来低碳消费市场可以持续壮大,并有更多可供选择的低碳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更青睐于提供可靠的、可量化信息的企业,更重视低碳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占比达56.97%。在保证客观基础上,企业强化产品有益于品质生活、环境及社会的叙事更容易打动更多消费者。
各大企业也在响应时代要求,主动提供更丰富的低碳(乃至零碳)产品及服务,持续推进可持续消费。
2022年8月9日,在远景的助力下,元气森林正式发布首款“零碳”气泡水。这款气泡水,相较于同类气泡水饮料,为地球减排379g二氧化碳,等于夜晚关灯2小时、18棵树1天的固碳量。
第二天,“1瓶汽水碳减排等于关灯2小时”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元气森林做零碳产品,离不开都江堰水电的加持。但我们别忘了去年8月一场大旱,让水电大省四川供电困难,宁德时代一度停产。企业如何搞定绿电?如果绿电要跨省调度会不会造成电力成本大幅增加?
合理的解决办法是,把高耗能工厂都圈到一个适合搞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的产业园,对产业园的能源系统、智能物联系统和产业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帮助园区的企业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顺着这个思路,远景携手内蒙古鄂尔多斯在当地打造了全球首座零碳产业园。
在源头上,这座产业园可以做到100%的绿电——80%来自自发自用,20%来自电网绿电交易。为了削峰填谷和优化用电收益,远景还在产业园区内布局了多种储能系统,例如短时储能方面,用电化学储能,长时储能方面,可以利用绿电制氢结合液化空气。
在用电侧,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实时碳足迹监测,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同时可模拟及优化减排路径,直通外部的绿色权益市场采购绿电、绿证(I-REC)、碳汇、CCER等碳信用。
……
目前,这座零碳产业园已经入驻了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产出了“零碳动力电池”、“零碳储能电池”等绿色产品。
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更入选 COP27《2022 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并被写进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向净零排放转型》报告。
零碳产业园拓展开,就是绿色工业体系。远景在中国射阳、苍南、赤峰、十堰、沧州、包头等地,并走向西班牙、沙特、印尼等国家,覆盖了绿色能源装备、动力电池、工业气体、绿色冶金、生物合成等产业。
基于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远景牵头制定了零碳/低碳产业园三项标准,涵盖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从电力供应侧到碳排放形成完整闭环,使得零碳/低碳产业园的建设和在全国、全球的有效复制中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如果绿色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那么总需要有人先行一步。
回答时代命题
江山代有牛企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每个时代需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所属于这个时代的企业都需要投身其中,用科技和商业力量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福特公司回答了工业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用得起性能好、安全稳定、品质牢靠的现代汽车。
微软公司回答了信息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让普通人足不出户也能看到全世界、享用全世界的物产。
苹果公司回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让普通人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能享受互联网服务?
如今,“碳中和”是世界各国最大的共识,时代交给我们一项重大命题,如何把所有社会场景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场全球性的行动不可阻挡,像远景这样的绿色科技企业正在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